耳朵聽不見的父母,也會生出健康而無聽覺障礙的嬰兒,當嬰兒大多數時間處於父母的手語世界中,他們會舞動他們的雙手,靜默地「咿咿呀呀」學說話。這種現象顯示出嬰兒學習語言的某種先兆。
「這必然是讓他們開啟語言奧祕的關鍵。」新罕布夏州漢諾威市Dartmouth學院心理學&大腦科學暨教育科的教授 Laura-Ann Petitto博士告訴路透健康。 在9月6日 出版的《自然》期刊,Petitto發表他主導的研究中,有關嬰兒學語「咿呀」聲響的功能探討。
一般說法指出,嬰兒口中發出的咿呀聲,只不過是他們嘴巴和下頷之間張合之間所發出的聲音。然而, Petitto的研究卻強烈主張那是嬰兒腦部一種節奏的反應形態非常敏感,他們用咿咿呀呀的聲音將口中的話語轉變為某種可以理解的東西。
為了測試這個理論, Petitto將三個有正常聽力的嬰兒和三個出生於聾啞家庭、有正常聽覺,家人以手語溝通的嬰兒進行比較;這些嬰兒手部的活動情形被錄影下來,並以電腦進行追蹤。
「如果語言只需透過嘴唇和舌頭的掌控作為動力,那麼所有的嬰兒應該都有手部動作,並且這些動作是類似的。」
Petitto說。然而,如果嬰兒們對語言形態有敏感的反應,那麼那些處於手語環境中的嬰兒,應該有不一樣的手部動作。
正如所料, Petitto發現,只有那些由聽障父母所生的嬰兒會靜默地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手部動作卻顯得較為遲緩,並符合手語字群所會有的語言表達特色。
「事實上,嬰兒是以他們的雙手在呀呀學語。」
Petitto說。「他們正逐字產生一個一個的訊息。」研究發現顯示,嬰兒口中的咿呀聲表達出一種語言上的意圖,而非僅是由於下巴的無意識動作所產生。「這種開始解碼學習語言的驅策力是那麼的強烈,這其實和下巴的 >擺動無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