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仿佛是場噩夢
陳玲華今年32歲﹐家住棲霞區石埠橋村。1996年﹐她與同村青年殷浩經自由戀愛結婚。1997年12底﹐他們的女兒──殷昕原出生了。小昕原幼時體弱多病﹐經常打針掛水﹐但還是比較活潑。從一歲半開始﹐小昕原的神態忽然發生了細小的變化﹐開始變得默不做聲﹐對大人的講話充耳不聞。有一次﹐小昕原頑皮﹐她爸爸猛吼了一聲﹐她才略一哆嗦。尤其讓陳玲華和丈夫心中不踏實的是﹐小昕原轉眼間快要兩歲了﹐可是一直不會開口說話。
1999年3月3日﹐愛耳日。陳玲華的弟弟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愛耳日的專題節目。從節目的內容中﹐他想到了自己小外甥女。于是﹐他婉轉地提醒姐姐﹐帶小昕原去做一個聽力測試。
第二天﹐陳玲華和丈夫帶著小昕原來到海軍四一四醫院﹐第一次做了聽力檢查。經過醫院測試診斷﹐小昕原為先天性聽力損失。陳玲華和丈夫怎麼也不相信這一結果。此後﹐他們帶著小昕原又來到軍區總院等醫院進行檢查﹐還是這一結論。
突如其來的災難﹐使陳玲華變得非常虛弱﹐腦子一片空白。未來的日子一下子變得黯淡。
一次﹐陳玲華帶著女兒到醫院就診。就診完從醫院出來時﹐在走廊上﹐一位好心護士安慰陳玲華說﹕“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做母親的﹐一定不要放棄。”這句非常平常的安慰話﹐讓六神無主的陳玲華從慌亂中驚醒﹐也徹底扭轉了她女兒的人生﹐讓陳玲華終身難忘。走出醫院大門﹐她當即決定﹐與其進行沒有希望的醫治﹐不如安下心來﹐對女兒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幾天後﹐陳玲華帶女兒到商店花了一萬多元﹐配置了一副合適的助聽器。
咬定青山不放松
如何對女兒進行康復訓練﹖開始﹐陳玲華和丈夫把希望寄托在社會上的康復醫療機構上。然而﹐夫婦倆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否定了這一打算。
陳玲華決定自己親自訓練女兒的語言。此時﹐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讓女兒像正常人一樣開口講話。
但是﹐如何訓練聾啞兒﹐對于陳玲華來說心裡根本就沒有底。
于是﹐她通過一些民間的聾啞兒童家長聯誼會﹐與一些聾啞小孩的家長取得了聯系﹐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啟發。陳玲華聯系了兩位聾啞小孩的家長。一位家長告訴她﹐他們已經把自己的小孩送到了聾啞學校。另一位家長則在電話裡沮喪地告訴陳玲華﹐他們的小孩已經永遠不會開口講話了。與此同時﹐陳玲華寫信到北京某出版社郵購的聾啞小孩康復訓練教材也寄來了。翻開教材﹐陳玲華大失所望﹐教材根本就沒有用。
對失去聽力的孩子進行語言訓練真的非常難﹖一段時間﹐陳玲華已經為女兒的事哭干了眼淚﹐可一定要讓自己女兒開口說話的信念卻越來越強烈。
有一天早上﹐心情已經平靜下來的陳玲華看到對門有一個一歲多的小孩剛剛開始牙牙學語。看著小孩可愛的樣子﹐陳玲華心中一動﹕我要把女兒也當作這牙牙學語的小孩﹐一切從零開始。于是﹐她一邊細心觀察這小孩的神情舉止﹐一邊揣摸如何訓練女兒。
陳玲華決定從教女兒喊媽媽開始入手。她找來圖片﹐指著圖片上的人說﹐這是媽媽﹐這是寶寶。一整天﹐她反復不停地向小昕原灌輸。第三天﹐陳玲華問小昕原﹐媽媽是誰﹐小昕原指了指陳玲華。小昕原聽懂了媽媽的含意了﹗小昕原的舉動讓陳玲華激動不已﹐她猛地把女兒緊緊摟在了懷裡﹐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嘩嘩地掉了下來。
此後﹐陳玲華信心更加足了。她發動全家人﹐有事沒事就同小昕原進行語言交流。小昕原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臉上的表情也越來越豐富﹐一雙明亮的眼睛裡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問號。漸漸地﹐她不僅會喊媽媽﹑爸爸﹐還會用簡單的字進行交流。小昕原的世界變得有聲有色了﹗
殷家有女初長成
隨著女兒語言能力的漸漸增強﹐陳玲華不再滿足于對女兒的簡單語言訓練﹐她開始對女兒進行智力開發。
她拿來一個蘋果﹐告訴女兒﹐這是蘋果。接著﹐她告訴女兒﹐蘋果是甜的﹐蘋果的顏色是紅的﹐蘋果是長在樹上的﹐這個蘋果是媽媽從超市買來的。就這樣﹐在陳玲華的啟發誘導式的教育下﹐女兒的智力明顯提高。
在那段時間裡﹐陳玲華的眼裡只有女兒﹐整天與女兒呆在一起﹐做游戲﹑講故事。每天晚上﹐她都要與女兒對話交流﹐一直到11點多鐘。為了不讓女兒有心理陰影﹐陳玲華還積極鼓勵女兒與同齡的孩子交往﹑玩耍。
為了開拓女兒的眼界﹐陳玲華還多次帶女兒外出旅游。有一次﹐他在給女兒講解了大海的故事後﹐于夏天帶上女兒﹐來到大海邊。當女兒看到大海時﹐興奮不已﹐她終于看到大海了﹐興奮地問﹐鯊魚在哪裡﹐海豚在哪裡﹖
2000年﹐陳玲華又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送女兒去上幼兒園小托班。當時﹐陳玲華心中也沒有底﹐她擔心小昕原無法跟上幼兒園的教學進度。為此﹐她對幼兒園的老師左叮嚀﹐右交待﹐還三天兩頭往幼兒園跑﹐了解女兒的情況。
然而﹐小昕原在幼兒園非常活躍。唱歌跳舞﹐她一教就會。在班上﹐她還向小朋友朗誦媽媽教她的詩詞﹐一首《木蘭辭》﹐她背起來眼睛都不眨。
今年11月﹐在立聰堂舉辦的一次聾啞孩子家長聯誼會上﹐小昕原抑揚頓挫地朗誦了一首毛主席的詩詞﹐讓在場的家長﹑專家驚嘆不已。會後﹐許多家長紛紛向陳玲華取經。
在聯誼會上﹐一位專家告訴陳玲華﹐可以試著開始教孩子識字﹐讓小孩自己開始閱讀。當天晚上﹐陳玲華就教女兒認識了三十個字。第二天早上再復習一遍﹐女兒全部回答出來了﹐一個字也沒有錯。目前﹐小昕原已經認得200多個漢字了。
如今﹐小昕原已經上幼兒園中班﹐老師布置的作業﹐她每次都得100分﹐而且上面還有老師打上的五角星。由于媽媽經常給她“開小灶”﹐她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好學好問﹐知識的擁有上已經超過了同齡的孩子了。
有關專家稱﹐讓一個失去聽力的孩子開口說話﹐目前社會上一些專業的康復機構都無法做到這一點﹐陳玲華創造了一個奇跡。看著女兒快樂地蹦蹦跳跳﹐陳玲華有很多感想。她說﹐當她發現孩子失去聽力後﹐自己心中始終有這樣一個信心﹐我的孩子一定能開口講話。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和責任感。其次﹐不能完全依賴康復機構。她說﹐在與一些聾啞小孩的家長接觸中發現﹐有些家長始終以為﹐只要通過治療﹐孩子就能夠痊愈。許多家長就是因為依賴康復機構﹐錯過了訓練孩子的最佳時機。第三﹐要不厭其煩﹐一句話哪怕說上幾百遍﹑說上好幾天﹐只要沒學會﹐就要不厭其煩地說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