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國中階段啟聰教育發展史


  


    台灣地區的啟聰教育以1915年,台南慈會院增設聾啞教育為始,民國34年以前,台灣的啟聰教育分別由台南盲啞學校及台北盲啞學校承擔,啟聰教育是採隔離式的特殊教育學校時代。


    台北市立啟聰學校的前身身即是日據時代成立的台北盲啞學校。該校創設於民國六年,係日本人木村謹吾所創,於民國17年改制為公立,稱為州立台北盲啞學校。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改為省立盲啞學校。民國518月,易名為省立台北盲聾學校。民國567月,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遂改名為台北市立盲聾學校。民國648月盲、聾獨立設校,改名台北市立啟聰學校,專收聾生。從此我國的盲聾教育開始邁向各自獨立的方向發展。


    繼民國60年彰化二林國小成立自足式啟聰班,民國64年台北市立新興國中成立啟聰資源班,為聽覺障礙學生回歸主流拉開序幕。爾後,陸續於松山(後因改制高中而遷於永吉續辦)、中正、民族、大理(後因改制為完全中學而停辦)、石牌、明湖等國中成立啟聰資源班。使台北市國中的啟聰教育更趨多元,台北市立啟聰學校國中部注重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及職業陶冶,而國中啟聰資源班提供的是融合的教育型態。由於民國87年台北市普設不分類資源班,加上啟聰早期療育的成功,有愈來愈多的聽覺障礙學生回歸於一般國中就讀。


    91學年度,國中階段啟聰資源班計有六校八班辦理,為更全方位的照顧聽覺障礙學生,於918月於台北市立啟聰學校成立「台北市聽障教育資源中心」,統籌辦理聽障學生巡迴輔導、聽能管理及評估、成人教育、聽障教育研習及聽障教輔具之規劃、建檔及借用等事宜,冀望能讓聽障學生充分發展潛能,適應社會生活,及發揮資源共享的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