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語障人在目前這個社會似乎是較被遺忘的一群,因為他們外觀與常人無異,社會似乎不願多給予援助,在加上大部分無法"發聲",真正是有口難言,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社會其他弱勢族群因能對社會發聲,爭取自己的權益,已普遍受到重視,不管在職場接受度或社會的認同度都已普遍提升,唯獨聽語障族群尚停留在原階段,社會在主觀上將他們認定與正常人無異,但在能力上又不信任,不信任他們的專業能力,以致讓他們落入比所謂弱勢族群更弱勢的困境。

 是的,聽語障人在某些層面是被限制的,他們較不適合跟語言有關的職務,比如公關、行銷,導遊、醫師、律師或服務業的幕前工作,當然如社會的接受度夠,除了真正需要即時性語言溝通的情況確實不適任外,其他不是那麼即時性且偏重專業能力如醫師的也無不可,現在的醫師看診時又能給患者多少時間對話,所以只要患者先將病情寫在紙上,在需要時做適度的文字互動,誰說聽語障無法勝任,然現今社會有誰能接受聽語障醫師,社會是否該多些悲天憫人的胸懷,給他們機會,再說一個身處苦難中的人,也特別能體諒別人的苦楚,其實給一個愛你關心你的醫生,勝過ㄧ個不把病患當人看的名醫,少部分的名醫確實是學養兼優,但大部分可能就是較會"發聲"的結果,所以即使在醫生這個領域,只要社會觀念改變,認同度、接受度提升,聽語障仍足以勝任,其他的行業類比,相信都可以克服的。

 聽語障人士的學習過程確實比常人艱辛,因社會的各種學習環境都只是針對常人的需要,很少會針對聽語障人士的需要而設計,導致聽語障人士的學習能力跟效果偏低,但這不代表聽語障人士的智能不如常人,只是資訊的傳輸方式不適合他們,也就是學習環境不適合他們罷了,我們書房有一本書,叫"十個跑贏兔子的方法",作者為施以諾醫師,上面有一個有趣的譬喻,作者做個假設,把比爾蓋茲放到非洲叢林中跟一個非洲土著共同生活,這時會發現這個土著反變成天才般各種生存技能樣樣都懂,而這時的比爾蓋茲既無手機也無電腦等高科技文明的產物,頓時失去所有的專業技能,落入近乎白痴的窘境,這就是環境的適應性差異。

上面的例子讓我們看到沒有人該被忽視或放棄的,只要給他們適合的環境,讓他們的能力得以發揮,通常也都會有驚人的表現,就像愛迪生、貝多芬都受著聽障之苦,但因著聽障,他們在主觀客觀上都較不受環境干擾,也可以較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所以表現絕對不亞於正常人,只可惜目前的社會無法接納他們,總是讓他們從事低級刻板不需要多少腦力的工作,這樣的整體思維其實是嚴重錯誤的,不管是聽語障或各種不同情況的殘障,都只是身殘心不殘,身殘也只是因著不可抗拒的外因造成肉體有某些部份的缺憾,其實內在的靈魂完全無損,甚至比某些人面獸心的常人還高貴。

懇摯的期盼社會給殘障人士多一點關懷,尤其是身處在弱勢族群中的弱勢族群~聽語障人士,多給他們點關懷,多深入他們的內心,真正的去了解他們,他們算是較孤單的一群,更需要大家在心靈上給他們多一點支持,誰都無法保證自己或親人一生平安無事,情境置換,相信大家一樣渴望別人關懷與支持,期盼大家多關心這些孤獨的靈魂,多給他們關懷與支托吧!


出處:聽聽看討論區-----台中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