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政壇亂象讓台灣人的快樂減分不少。透過一位來自台灣的丹麥市議員,更能看清丹麥人快樂的來源。

王立智,丹麥名字Heidi Wang,是正港的土生土長台灣人,現在卻在丹麥擔任哥本哈根市議員,也是北歐唯一的華裔民意代表。畢業於輔大德語系的她,赴美唸書時認識期丹麥籍丈夫,畢業後隨其遠赴丹麥。

丹麥華人多居住於哥本哈根市,其中約一萬五千名來自中國大陸,來自台灣僅約三百人。雖然人數不多,但在人口僅五百五十萬人的丹麥,還是具有一定份量,而王立智就是他們在政治上的代言人。

根據她的觀察,令丹麥人民快樂的核心精神,就是「平等」與「民主」。她舉例,丹麥老闆最忌諱聽到一句話:「你叫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如果老闆要員工作什麼,員工這樣回答,老闆就會很著急的解釋說:「No, no,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要徵得你的同意……」,丹麥人最怕人家說自己是不民主,獨裁,這對丹麥人來說是很糟糕的事。

對於教育,王立智說,丹麥人重視團隊合作遠甚於個人競爭,他們喜歡說:「如果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學,那就沒有人可以學。」此外,丹麥人也愛說:「雖然我們需要這麼多研究員,我們也需要這麼多人掃大街。」充分展現其職業無貴賤的精神。

比較台灣與丹麥的教育,王立智語重心長的說:「台灣是以文憑為主,丹麥是以知識為主。」她說,丹麥的國家競爭力來自「after education」,也就是終身學習風氣,「在丹麥,學習風氣很濃,隨時隨地要唸書都可以」。

至於民主,王立智特別提及,丹麥是全世界第一個承認同性戀婚姻的國家。例如現在哥本哈根市的六位副市長中,有兩位是同性戀者,市民不但不以為意,還親暱的稱呼「我們的Gay副市長!」

此外,丹麥有歷史非常悠久的「公民共識會議」傳統。王立智說,丹麥是很有名的「協會國家」,鄰居、家長、行業,社會上有各式各樣的會議與組織,針對各種議題進行討論。

丹麥人相信:「有權利的人與市民距離越短越好」,因此,凡是政府要進行都市計畫,例如政府要進行一項都市計畫,例如蓋學校、蓋教堂等,首先,至少要在一個月前在報上公告有這件事,其次,要公告幾月幾日在哪裡舉辦一個公證會,二週前人民可以登記發言,但必須要相關的人才可以發言(例如住在該區的人)。不只是公共工程,就連一般私人土地蓋大樓也是要遵照這樣的公民會議流程。

她舉例,先前一位建築商想在哥本哈根蓋一棟高樓,但當地居民群起反對,舉行公民共識會議否決該案,後來建築商便打銷念頭。在丹麥,不是你買了一塊土地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在私人土地上蓋大樓,必須先寫一個申請計畫,向市政府申請同意執照,然後在市政府辦理公聽會,聽取週邊居民的意見,因為蓋大樓不是個人私事,一棟大樓可能影響到週邊的交通,或是遮到旁邊的幼稚園原本有的陽光….等等。

這類公聽會的流程通常是:1.先把街道圖給市政府,2.向市政府申請local plan,3.市政府舉辦公聽會,同時,市民也可以寫信給市議員,表達其看法,4.如果反對意見很強,市議會本身就不會通過該建案。通常申請人聽到反對意見後,會修改計畫,然後再開公聽會,直到居民與申請者達到共識才行。這樣的公聽會至少每個月一定會有。

王立智說,丹麥人經常掛在口頭上:「有什麼樣的公民,就有什麼樣的民主(in each country,people deserve the dictator they elect。)他們認為,民主不在於政客的素質,而是選民的素質。

王立智帶領我們參觀市議會,發現一般市民均可自由進出該棟美麗的建築。她說明:「丹麥人認為市議員代表市民,因此市議會是市民的,不是市議員的,因此,市民可以自由進出。」我們驚訝發現,進出市議會不需要檢查證件、換證等,市民在樓梯間群聚聊天,實在非常的自由。不過,丹麥人素以優雅著稱,就算群聚聊天,聲音也相當輕,不會影響別人,更不會弄髒環境。

訪問結束前,王立智說了一句非常發人深省的話:「一個國家的實力,不在於他們的GDP,而在於他們如何對待最弱勢的人。」走出市議會,這句話在我們耳邊久久迴旋不去。

文‧劉佩修、賀先蕙


 


出處:聽聽看討論區----我只是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