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嬌在家裡使用電腦。這台電腦是一家人為了孩子的教育而節衣縮食買來的,也是家裡唯一值錢的東西。(新華社)


世界大不童系列(七)November 16, 2009 17:51


兒童是天生夢想家
讀書更是夢想之源

兒童是天生的夢想家,而對于孩子們,讀書不僅是識字之初,更是夢想之源。

2009年10月27日是德賽節和提哈節兩個假期結束后學校重新開學后的一天,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明博旺區一所中學裡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今年13歲的阿嬌在這裡讀八年級。

阿嬌的父親在她就讀的學校負責校園的看護和維修,及採購任務。父親工作特別忙,但薪水只有5000盧比(約250令吉),母親在圖書館做勤雜工每月有3000盧比收入。

尼泊爾內戰結束后,加德滿都的房價和物價越來越高,一家人幾乎無力承擔這裡的生活費,一度考慮搬回村裡。

“爸爸留下來的主要原因是我和哥哥能上學,他希望我們受到好的教育,村裡學校條件很差,遠遠比不上加德滿都,”阿嬌說。

女孩夠年齡就嫁人

在貧窮落后的尼泊爾,窮人家的孩子改變命運的前提就是受教育,而受教育這一最基本的權利在落后的農村也很難實現。

阿嬌說:“村裡很多孩子都上不了學,特別是女孩,幾乎沒有父母願意送女孩去上學,女孩在家裡只能做家務和農活,夠了年齡就嫁人。”

“我有一個表妹,只比我小12天,從小就去給有錢人家做傭人,掙些微薄收入,只在過年時能回家兩三天,其餘時間都在幹活。

每次見到她,我都很難過,因如果不讀書,將來肯定也不能好好教育孩子,下一代還要重復同樣的命運。”


無聲世界走來的山區女孩








謝雨欣在教父母學習規範的啞語。(新華社)
今年10歲的謝雨欣,是中國閩北山區一名聾啞女孩。她的父母也是聾啞人,沒有一般家庭的歡聲笑語,雨欣從小就生長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

命運對她來說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運的。從7歲開始,她來到福建省南平市盲聾啞學校,如今她已是特教學校四年級的學生。

在特教學校這個大家庭裡,雨欣掌握了很多知識,還學會怎樣照顧自己,怎樣與老師同學相處。

雨欣的父母40歲出頭,在家做些簡單的農活,與鄰居很少交往。由于交流困難,他們基本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

雨欣的外婆說:“我的啞巴女兒和女婿沒上過一天學,不識字,不懂得怎么和別人說話交流,真是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現在社會都很關心殘疾孩子,聾啞孩子也能夠上學了,雨欣有文化了,將來就是一個有用的人。”

從一個無聲的世界走來,在特教學校內,小雨欣重新回到了“有聲”世界。也許,小雨欣身體的缺陷無法改變,但知識將改變她的命運。


印第安女孩心願上大學


在巴拿馬查格雷斯河上游,有一個恩貝拉族印第安部落。這裡不通水電,沒有手機信號,恩貝拉族人的生活仍然原始,基本上還是刀耕火種。

14歲的雅麗瑟爾·加伊薩莫是恩貝拉族中很受寵愛的小姑娘,她說,部落每天的食物只有炸香蕉片和炸魚。偶爾她也嘗過外人帶來的米飯,她覺得米飯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

除了吃不飽飯,恩貝拉族孩子們最擔心的事情是上不了學。

“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到學校以后,老師跟我說你沒有交學費,不能再繼續讀下去了。”

雅麗瑟爾讀初中。她去一趟學校可不容易,要先划40分鐘獨木舟順流而下,再搭3小時車進城,中途還需多次換乘。因此,學校允許雅麗瑟爾這樣的特殊學生一週只去學校一次。

“有一回早晨7點鐘考試,我們夜裡就出發。好不容易到了考場,工作人員把我擋在考場外,不準我進去考試,說我還欠著15美元學費,不能參加期末考試。”后來,一位好心人掏了錢,幫她解了燃眉之急。

雅麗瑟爾說,雖然很窮,但部落中有不少孩子都熱愛上學。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上大學,上學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引用: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9-11-17&sec=world&art=1117wz20.tx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