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比正常人做得更好」 聽障生讀港大圓建築夢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夢想對殘障學生而言並非遙不可及。先天患有極度嚴重聽障的鄔昊廷,憑右耳植入人工耳窩及唇讀,在本學年升讀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向建築師夢想踏出第一步。論及本港建築,昊廷滔滔不絕,批評到處盡是「蛋糕式建築」,一幢幢住宅插在商場上,過於死板;談起自己的聽障問題,他亦笑着侃侃而談,坦言要「比正常人做得更好」,才能融入社會。記者 岑詠欣
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是昊廷媽媽鄔太未能忘懷的一天,「他在健康院檢查一直正常,但兩歲幾仍不懂說話,於是被轉介作進一步檢查,始發現聽力出現問題,聾到飛機經過先聽到。」她坦言當時不能接受,即使毅然辭去教席,專心照顧兒子,哀傷期仍維持很久,「他明明反應好好,又聰明」,直至兒子五歲時右耳植入人工耳窩,聽力回復至弱聽水平,才能釋懷。
中小學從未留班
眼前毋須打手語的昊廷,口齒尚算清晰,鄔太指他兩歲起到宣美語言及聽覺訓練中心,通過遊戲及重複讀字訓練,把握六歲前的「黃金訓練期」,減低聽障對說話的影響,「他講第一句話是『巴士』,雖並非叫爸爸媽媽,但已心存盼望。」她一直認為大學對昊廷是遙不可及,卻沒想過兒子的毅力令他在啟思小學及中學部從未留班,更憑着國際文憑(IB)考試的優異成績,在本學年升讀港大建築學院。
批評「蛋糕式建築」
新學年開學半個月,昊廷坦言港大的老師未得知其聽障需要,但問題不大,「課堂聽到六、七成,但若七至八人的小組討論,便難以跟上。」談及先天的聽障問題,昊廷選擇笑着面對,「既然聽不到,就要比正常人做得更好。」雖然融合教育推廣已久,僱主對特教生的接納仍然偏低,昊廷坦言做足心理準備,「社會現實是僱主面對水平相近的健聽及聽障人士,當然選擇前者。」
昊廷笑言,自小希望成為建築師皆因想「住好一點」,中四時曾到上海建築師樓實習四天,參與馬來西亞一個住宅區的規劃,「我建議在公眾地方加設空中走廊,遮蔭消暑。」他對建築的獨到見解,亦令他在大學面試考官眼中留下深刻印象,他形容本港盡是「蛋糕式建築」,港鐵站一式一樣,「地產商貪圖方便,在港鐵站上蓋建商場及住宅,可能有助炒起樓價,但無助可持續發展。」
年輕人「上樓」不易,令政府推動「全民搵地」,昊廷則指本港三面環海,有潛質參考杜拜興建人工島,應付住屋需求,惟坦言本港技術尚待成熟。
教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