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聽障生矢志推動共融教育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入讀香港教育學院的魏美珍及潘頌詩,開學兩個月,已習慣課堂學習,不時與健全學生戲笑玩樂,又笑言自己是最好的教材,讓同學提早接觸聽障人士,學習聾人的溝通方式。兩人過往曾任教「聾健合教」的共融班,盼望藉進修能取得專業資格,三年後當上「聾老師」,進一步推動共融教育。

  九月開學典禮上,三百名學生以掌聲歡迎魏美珍及潘頌詩。雖然只能「見到」掌聲,不過開學日正值頌詩生日,她形容心情又驚又喜,「不知健聽學生有何看法,但入到大學是一份很好的生日禮物。」

  過去六年,頌詩通過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畫」,任職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共融班的導師,與一名健聽老師合教健聽及聽障的學生,「我想學習教材設計、心理學,幫助教學。」

  頌詩中學時期一度因聽障而心灰意冷,會考時只應考家政、美術科,其後轉讀主流學校就連降級至中三,「上課聽不到老師的說話,根本讀不到書。」自身經歷令她明白聾人融入主流學校的困難,更想自我增值,投身業界,推動共融教育。

  美珍及頌詩取得專業資格後,可向任何學校申請教席,或到學校任教「聾健合教」的共融班。不過曾被譽為「香港聾人狀元」的李菁大學畢業後,求職屢挫屢敗,最終選擇輕生,令人關注聾人大學生的就業前景。現職小學共融班助教的美珍,曾任職兩年平面設計師,她擰擰頭,堅持會不斷尋找教席,「若短期無,亦可靠做設計維生,不會放棄。」

  同學大多不諳手語,兩人從未擔憂,經常提早十五分鐘到場,主動與同學「溝通」。初次接觸聾人的盧同學笑言,兩人猶如教材示範,讓同學提早接觸聾人,學習聾人的文化及相處,亦令她開始有動力學手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