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聾人不需要別人貼身照顧,但需要公平的學習機會。」患有嚴重聽障的魏美珍及潘頌詩,今年打破「聽不到」的困難,入讀香港教育學院兼讀制教育榮譽學士(特殊教育),畢業後有望成為「聾老師」。為助二人融入學習,教院斥資六位數字聘請手語翻譯員,做課堂傳譯,又錄影課堂,方便她們溫習。回想過往無翻譯員的辛酸學習歷程,美珍在訪問中不禁落淚,形容昔日讀書猶如「坐監」。

  教院今年取錄十一名特教生,包括首次取錄兩名以手語為母語的嚴重聽障新生,入讀教育課程。為助她們融入校園學習,教院特意聘請一名熟悉廣東話、普通話及英文的手語翻譯員,提供課堂傳譯,直至完成三年課程,開支數以十萬計。

  「要找手語翻譯員不容易,以前不敢奢想入大學。」現職小學助教的美珍中學畢業後,升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圓圖)(IVE)視覺資訊設計高級文憑,不過因為無手語翻譯員,學習之路滿布辛酸,她熱淚盈眶以手語說:「好似『坐監』,聽不到老師的說話,只能呆坐。」淚水難忍落下,她哽咽續指:「功課改完又改,想叫家人將講課的錄音寫成文字,但設計大多配合圖像解說,家人聽不懂。」

  「唯有動用家人的圖書證,借大量書籍自行溫習。」學校支援不足,家人愛莫能助,她形容「很無助」,並強調「聾人」可以獨立生活,只是上課需要手語翻譯員,期望政府多支援聾人,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

  三十九歲的頌詩現職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中學畢業後一度遠赴美國嘉路達大學修畢數學學士,坦言外國較關注特教生需要,「壞邊度就維修邊度」,院校會盡力支援,「學生可自行挑選手語翻譯員,亦有翻譯員邊上課,邊打字幕。」

  開學兩個月,美珍及頌詩放工後趕到學校上課,會慣性坐前排,方便近距離觀看坐在講台旁的翻譯員「打手語」。「翻譯員上課前兩天會收到教學簡報,好似心理學涉及理論名詞,大家會事先溝通。參與課堂討論時,翻譯員會轉達意見。」頌詩以手語說。教院亦有將課堂錄像,以便兩人日後翻看,溫習教學內容。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高級專任導師石美寶面試時,聽到二人的故事深受感動,表示她們入大學的決心很強。但強調二人具教學經驗,符合學術要求才取錄。暑假亦與課程導師會面,商討安排,如翻譯員的位置。九月的開學禮上,校方亦特意向在場學生介紹她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