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報專訊】第三十二屆毅行者舉行在即,今年首次有視障及聽障人士組隊,挑戰三十七小時內,行畢一百公里崎嶇山路。隊伍發起人、失明逾三十年的莫儉榮豪言,他們雖失去視力或聽力,但並沒有失去毅力。
四十九歲的莫儉榮(Kim)是一名註冊社工,三年前成立由視障及聽障人士組成的「猛龍隊」(取盲與聾的諧音),曾數度參與全程馬拉松。
善用彼此長處 誓37小時內完成
「今年想接受新挑戰,目標是在三十四至三十七小時內,一同過終點。」藉今次參賽,他希望讓大眾知道,殘障人士亦有能力貢獻社會。
除了六名視障及聽障人士,兩隊「猛龍隊」還加入了兩名健全人士,另外亦有一隊超級毅行者與他們同行。今年三月起,他們已展開一周三次,累積達五百九十公里的訓練,以培養默契。Kim表示,希望在過程中可善用彼此長處,克服身體殘障的局限,體現傷健共融。
對於比賽策略,Kim笑言,因為自己是隊伍中體力最弱的,故構思了「拖拉機策略」。在馬鞍山、雞公山等上斜的路段,其他隊員會分工合作,分別將Kim「拉」及「推」上斜坡,好讓他保留體力,應付其餘路段。
Kim表示,在練習初期,他曾兩次「拗柴」,「痛到咬住隊長的膊頭」;但現時已掌握環境,在部分路段的訓練中,完成時間更加快了六小時。他自信地說:「我們相信,失去視力不等於失去視野,失去聽力不等於失去毅力。」
「義肢勇士」傷右手無阻參賽
第三度參加毅行者、人稱「義肢勇士」的馮錦雄,早前意外弄傷右手。雖然帶着「石膏手」及義肢,但他直指「少少挫折好濕碎」,無阻其參賽決心。「人生總有起跌,只要決心克服,面前仍有很多機會。」他期望超越去年成績,於二十六小時內跑畢全程。
今年「樂施毅行者」十一月十五至十七日舉行,約四千八百名男、女健兒,將組成一千二百支四人隊伍參與,目標是籌得三千萬元港幣,以支持樂施會在世界各地推行的扶貧救災及發展倡議項目。
盧寵茂曾偕子參加:磨練年輕人意志
每年毅行者活動都吸引不少名人參與,例如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都曾身體力行參與善舉,而精電國際行政總裁蔡東豪更為毅行者撰寫了兩本書。
港大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過去曾四度參與毅行者。他憶述,2010年兒子剛滿18歲,就相約他參賽;兒子擅長各種體育運動,以為跑完全程不是問題,結果行到第二段就不斷抱怨「到未啊」。
盧認為,毅行者需要三分體力,七分意志,很適合年輕人參與:「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一肚怨氣,毅行者可以磨練他們的意志,明白要有收穫就要辛苦付出。」他又指,期望日後可以與捐肝及接受肝移植的康復者一同參賽。
賽程喻爭公道 謝志堅決心走下去
菲律賓人質事件距今三年,殉職領隊謝廷駿兄長謝志堅亦連續第三年參與毅行者。
他以毅行者路程比喻這三年心境:「最近事情有新進展,就好像走到第九、十段路;至於能否到達終點?目前仍不清楚,但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
記者:譚琦恩、畢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