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者:余鶴清
(台南啟聰學校老師)
出處:------
轉譯者:李信賢(交大手語社)
  最近看了一本書{聽障人的生理心理及教育之研究
}(79/3初板),作者(余鶴清)我爸爸有被他教
過國文哦)是台南啟聰學校的訓導主任。從平時的觀察
和在工作上跟此有關的事件處理,將其積三十年訓導和
教學經驗,有系統的寫出來,作為聾教育界或對此有興
趣的朋友參考及認識。

  我打算將其中一些關於手語的部分,key出來讓
大家看看,八年前的啟聰學校老師對手語的認知和現在
有何異同........

========================

前人談手語(一)手語法與口語法

1、手語法--是用手做各種姿勢,以表示意思它可以
       分為自然和人為的兩種

  自然的手語法-->是聾啞人自己發明或模仿他人
  的姿勢,用來傳達其意思的。例如搖手表示拒絕。
  用手指向嘴裡抓動,表示要吃。用手做杯形,向口
  內傾注,表示要喝之類。這種方法多半在入學以前
  已經慣用。

  人為的手語法-->是用手指作各種姿勢,代表字母,
  使拼成字句,與人談話。這種方法料想起來,一定
  很慢。其實運用純熟的人做起來並不比說話慢多少
  ,正如盲人用手讀刺在紙上的點字並不比用眼閱讀
  的人慢多少。善於打字的人,能打到跟說話一樣快
  。但打字也是一個手勢代表一個字母的。可見用一
  個手勢代表一個字母,練習純熟了可追上說話的速
  度。我在台南啟聰已能和學生比得如說話一般,輕
  鬆自然,應付裕如。因此常被學校當局派去法院擔
  任聾啞人民刑事案件的少數手語翻譯人之一,感到
  十分榮幸。

  目前所有三所公立啟聰學校都有〔注音符號手語法
  〕的訂定,但只是有名無實,根本不能使用。因為
  盲生的對色感和聾生的對音感,完全不能了解。那
  裡能辦到??至少我是絕對不贊同用注音符號來表
  達手語的,事實上確是辦不到的呀!!

  教育部為了統一手語,召集三所公立啟聰學校資深
  老師們,經過三個月的苦心研集,於民國六十七年
  出版了第一部〔手語畫冊〕,發給啟聰教師人手一
  冊,以為教學上的應用,給我們方便不少,但細觀
  冊中手語,缺點還是不少,例如稱呼上的名詞人物
  類中丈夫與太太的手語,(太太)應比稱(妻子)
  較妥;(醫生)比稱了(醫男);如植物類中之(
  李子)與姓李的(李)重複,李子應該加一(子)
  才合理,而翻看姓氏類中,不見(李)姓;如人類
  中之(小販)亦不合理,因為推車人不一定是小販
  且又無(小)的手語顯出;柿子有二動作先比(柿
  )在寫一(子)體是對的,但前面的桃子。李子就
  沒有(子)寫出來........

2、口語法

  使聾啞人一方面觀察他人發音時,口、舌、唇、齒
  各部機關的動作,而教以了解其意義;一方面由教
  者用各種姿勢幫助聾啞人自己發音。例如手按其頦
  下,使其發音,或以紙一張放在他口前使其吹動紙
  以發某一音。德人海美克所發明。現在各國都採這
  方法教學,成績很好,幾十年前我國北平及煙臺等
  地的聾啞學校也曾採用這方法。今天台灣三所啟聰
  學校也對這方法十分重視與實行。但效果仍比不上
  手語好,我的看法是手語為主,口語為輔,外國人
  因語音比我國單純,而中國字太雜,同音字太多,
  會誤看之故也。

(以上節錄自第四章 聽覺障礙與語言缺陷)

========================

  學手語,跟學語言一樣困難,非得三年五載不為功
。這要有信心和恆心,才能學好,如不專心,你到啟聰
學校教書,教上三、四年,也不一定能應付得理想。可
見學手語的不簡單。你要是能跟社會上的聾啞人(當然
是受過教育的),或是在校生比得通,像正常人平常說
話交談一樣,那要經過一段長時間才行。而這段長時間
,當然要用你的腦筋,把許多複雜的手語動作,牢記在
心。

  手語有單手語和雙手語,在運用當中,兩者是不可
分的。所謂單手語,就是一個字或詞語只要一隻手(通
常是右手)比出,如水,火,我等。 有的要雙手配合
才能表達。如東、南、西、北、你、他等........

  以筆者二十六年的教學經驗,其中以(六)的手語
符號相配為最多。以單手語來說,(六)向上提是(上
)的意思,向下落是(下)。大小的(大)也是兩個六
的符號向左右拉開,而東、南、西、北四字更是由六的
符號兩手相合而成。又如很、回、爸、以等都由六來運
動。

  正常人如不通手語,想跟聽障者溝通非常麻煩,惟
一的方法當然用筆談,有時問來答去,浪費不少時間,
遇到文字欠通的聾人,有時寫些不通的句子,看了老半
天,不知說些什麼??會更增加雙方的苦惱。如會手語
就跟正常人一樣,雙方用手語溝通,最理想。

( 以上節錄自第七章 聾教育及教學法 )

========================

  近些年來,在電視上有手語歌比賽的節目,可引起
不通手語的社會人士,對手語有一個認識或發生興趣。
有些青年男女,在手語歌曲的表演上,的確十分動人而
有美感,但另一方面來說,終不免像江湖上「花拳繡腿
」的表面武術功夫,有些不切實際。他們為了配合姿態
動作,討好不懂手語的觀眾,常帶些不合手語規範的比
「舞」,如以純欣賞的眼光來看,是可以的,但要認真
起來,就不合手語標準。

  在表演過程中,如沒有中文字顯出,有些地方,連
老於此道的啟聰老師也看不出是什麼意思(故意擴大及
加些美感動作),當然也有十分正確的比法。表演者如
果都不是啟聰學校的老師,他們只選幾首歌來「惡補」
一番,請會手語的老師指導,經過長時間的反復練習,
所以表演起來十分可觀,但他們要真正能跟聽障人溝通
,如不是學多年手語,不一定能比得出來。

  目前電視上似還沒有「純手語」比賽,更沒有以「
手語」教學的專門節目。為了推廣手語,這方面的節目
,我想應比「手語歌」來的實際而有意義。不只使手語
為全國二、三百位正常的啟聰老師專美,也能使畢業出
去的聽障聾生,到處能與一般人用手語交談,那就更好
啦!!

(以上節錄自 第七章 聾教育及教學法 )

========================

  聾啞兒不易寫得通順,讀了十多年書,仍有不少顛
倒句子,如:「你吃過飯了沒有??」多寫成「你今天
沒有吃過飯??」,「今天爸爸給我三塊錢」寫成「三
塊錢爸爸今天給我」,又如「吃飯」寫成「飯吃」,「
走路」寫成「路走」等,真是不勝枚舉。這跟手語有相
當關係。手語不像正常人的說話,百分之百聽懂,而手
語大多會略去句中的一些重要詞語。比如明天放假,老
師問學生:「你明天要回家嗎?」有七個字,而老師只
比問「回家」兩字,學生回家,他們也一定只比「回家
」這兩個字。如不回家,那乾脆比一個「在」字,可見
聾生那會瞭解得多,更煩人的學校用標準手語教學生(
其實手語的詞彙至今仍少的可憐),而學生間或同畢業
校友間,他們又有另一種老師們看不懂的「速比式」短
捷手語,似此情形,他們不但文字寫不通,當然觀念和
態度,也會有許多悖乎常情的現象出現了。

(節錄自第七章 聾教育及教學法)

========================

【阿信插話】

  這篇文章很明顯的點出自然手語的存在,連教了二
十多年的老師都「看不懂」,上課時教標準的語法,但
下了課學生們還是自己比自己的,(那時大概還不知手
語也是有文法的)這種現象在以前我所貼的「視覺語言
學」裡就有人做過研究了。其實手語的語法就是我們本
來的語法,我們是經過教化才能了解現在的語法,這現
象全世界都是一樣的。自然手語的確在表達意思和溝通
上更為方便和明確。我們很幸運能比其他人知道手語文
法的存在(其實大部分的聾人也不知道)前幾天看到一
本書上提到美國手語(ASL)是符合聾人語法的手語
,我想那就是手語的文法吧。也難怪美國的聾教育會那
麼成功。因為他們是用他們所懂的「話」去教他們ㄚ。
那我們呢??

========================

  為了滿足一般人的好奇,關於用形式來表達手勢語
的問題,我該說幾句特別的話。我曾會晤過從俄國。土
耳其和中國來的聾子。他們都是一個英文也不懂的,我
呢?也不懂他們的任何一個字。但是,我們卻很容易的
在交談。這是真實的,因為手勢語圖畫般的語言。它的
動作並不表示文字,而是表示形象或圖畫。當它被專家
使用的時候,他卻好像活動電影般地把它的意義清楚的
表現出來。。

  聾人的教師都一致反對將手勢語擴充,因為他們信
那足以妨止優良英語的學習,所以到現在,他們都沒有
經常的去教授這種手勢語。雖是如此,全世界仍通用手
勢語,當那些聾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

(節錄自 附錄)

========================

【阿信插話】

  基本上手勢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肢體動作,上次去
陽明看全國手語聯展,有個手語國際化的組織,想把手
語統一起來,根本是不可能的,每個國家的手語都因其
文化而有不同的打法,顧爸也說過:應該是國際肢體語
言,才有可能。肢體語言真的是走到那裡都可以通。去
年在台北上高級班有一次有韓國的聾人來造訪,顧爸一
樣能跟他們溝通。所以說,要統一手語??會不會太辛
苦ㄚ。用肢體語言就好啦。吃飯的動作你不會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