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應該聽到的說話 -- 聽障人士專訪

文:鄭錦洋



  有否想過,如果聽不到聲音,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那是聽障人士的精神世界。

  聲音,對聾啞人士而言並不存在。耳朵聽不見,嘴巴說不出話,他們生活於一個隔絕聲音的國度;但這不等於他們失去了與社會溝通的能力,更不等於應該被我們遺忘。

  他們,也有他們的聲音,在內心深處。

  讓我們來聽聽吧……


常被忽略的弱勢群體






  澳門沒有正式的聾啞人士統計數字,據聾人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至2002年中,到該會登記的本澳聽障人士有189人,從數字可知,這是個少數族群。正因為這「少數」,過去不少聽障人士都沒法得到適當的輔導與教育,至近十年他們的權益才漸受到重視。

  就以番薯為例,雖然她從小聽力就有障礙,卻被迫就讀於一所正常學校,與一般同學溝通自然很不方便。在加入聾人中心之前,沒法得到專門的教育。又好像現在已是中心導師的阿英,她自身也是聽障人士,小時候的她不清楚本澳有什麼聾人組織。她笑言若非當初機緣地在明愛賣物會中看到聾人協會的攤位,可能仍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一個聾人,在家裡過著不與外界溝通的生活。


互聯網︰溝通聽障與健聽

  由於聽覺缺陷,甚或嗓門沒法發音,手語──這種要用眼看,以手部動作來表達思想的語言,就成了聽障人士的主要溝通工具。沒受過相關的學習訓練,是很難與他們以手語溝通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聽障人士都習慣了要靠紙筆來與一般人相處,或者找一個健聽而又懂手語的人充當翻譯,難免有點不方便。譬如平日到士多購物,他們寧願以大面額紙幣付款,找來零錢後再看看所買東西的價錢是多少。語言的阻隔令他們只能與懂得手語的人士溝通交流,所以日常娛樂活動,他們多會與同屬聾啞人士的朋友一起;但他們也會像大多數人般到台式茶店「閒聊」,假期裡呼朋喚友到外地旅行。近20歲的TOM仔就很活躍。弱聽的他憑著依稀能聽到的音樂,正在學習自己鍾愛的HIPHOP舞,同時又熱衷繪畫;對藝術的熱情令他與社會更加接近,生活趣味與一般年輕人沒有分別。

   慶幸的是,近年普及起來的互聯網世界,不但溝通了全世界,更溝通了健聽人士與聽障人士長久以來無法跨越的鴻溝。JEERY就是藉互聯網與普通人透過文字自由地聊天。上網的經驗令她認識到,除了自己看不懂廣東話的口語化文字外,原來一般人的思想,與聽障人士沒太大差別;最大差別只是語言而已。


工作與家庭的煩惱

  身裁壯健挺拔的花心,笑稱自己現在是失戀、失業的「雙失青年」;他在進入中心之前曾做過多份工作,由舞台燈光、抹車、窗簾安裝,以至地氈舖設等等都做過。他不清楚有否因為自己是聽障人士而受到不公平對待,因為工作時總是十分投入,完全不會理會身邊發生的事情,縱使工作沉悶亦無所謂。若非今天經濟不景,相信還會繼續投入社會工作。另一方面,JEERY就覺得自己過去所做的工作都相當辛苦,人工亦不高;例如過去當過的車衣工作,就辛苦得沒法承受,後來轉去當會計文員,公司卻又結業。現在,在中心的 安排下,她不僅學習到更多會計的實務知識,更被派到外邊的公司擔當會計實習。於未來,她希望能更學有所用,發揮自己在會計方面的專長。(聽障人士之就業情況,可參考附圖3及附圖4) 另外,溝通不便亦引起家庭內部的麻煩。例如番薯現在已有兩個女兒,但因丈夫同樣是聽障人士,所以教養健聽的女兒時顯得很吃力,常要家人幫忙。
  
  從外表上看,聾啞人士與一般人一樣。但其實除身體有病理上的障礙之外,在思想上亦與正常人有少許不同。本身是聽障人士的中心導師阿英,多年來接觸過教導過不少聽障人士,她認為由於聽障人士只能透過文字與手語來與人溝通及接收訊息,不能像正常人般,可以從耳朵隨便聽到各方不同的聲音,所以永遠只相信自己的一雙眼,性子會較為偏執且不聽別人意見。


  障礙雖然難以跨越,但世事有失也有得。記者在與他們「聊天」時,就覺得他們的臉部表情相當豐富。從他們靈活的手部動作和生動的表情,即使不明白內容亦能清晰感受到他們的情緒。被訪者們都笑稱,只要有人在十米範圍內有大動作,大家都會迅速轉頭去看究竟是否有人在「說話」,雙眼觀察力比一般人強得多呢。



 


引用: http://www.macaudata.com/ng/issue14hp/soc0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