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耳罩可更完善地保護聽覺免受噪音傷害。(圖:光明日報)


傅文鳳:耳蝸細胞的數目在出生時已固定,壞死後便不會再增生。(圖:光明日報)


聽力學家傅文鳳說,坐飛機、搭長途巴士或身處噪音環境中時,應使用護耳塞保護聽覺。(圖:光明日報)




可傷害聽力的噪音音量圖表。(圖:光明日報)


 2009-09-11 08:03





(檳城)耳蝸細胞一旦完全壞死,人們就會100%失聰!聽力學家提醒公眾,每週使用耳機聽音樂超過6小時或長期暴露在吵雜環境中,會加速耳蝸細胞的壞死,導致聽力提早大幅退化,除了導致溝通困難,也衍生許多心理問題。因此,人們應好好照顧耳蝸細胞,確保足夠的睡眠、良好處理壓力,以提供充足的血液予耳蝸細胞,減少它們死亡的數目。


聽力學家傅文鳳說,聲音是一種空氣的波動,經由外耳廓的協助傳到外耳道,之後往內部傳導,震動耳膜。耳膜內附著聽小骨,聲音的能量就藉由中耳腔的三塊聽小骨(即槌骨、砧骨及鐙骨)傳入內耳。


她解釋,內耳包含耳蝸、前庭及半規管,掌管聽覺部份的是耳蝸,經由鐙骨的振動將能量經由淋巴液刺激毛細胞,進而將聲音的訊息轉換成神經脈衝,再由聽神經傳導進入腦幹的聽覺神經核,而後由大腦的聽覺中樞處理這樣的資訊,於是我們便可以“聽到”了。


“在聽覺路徑的任何一個環節,無論是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腦幹或大腦聽覺中樞產生病變時,都會產生聽力障礙。其中以耳蝸細胞壞死或先天缺乏耳蝸產生的聽障最為嚴重。沒有耳蝸,當事人就聽不到,也無法溝通。”


確保血液循環良好


傅文鳳說,耳蝸細胞的數目在出生時已固定,壞死了便不會再增生。若每天處於一般音量的工作或生活環境中,耳蝸細胞就會以正常的速度慢慢退化、老死,在年老時聽力才減退。


“耳蝸細胞的數量很多,而它的死因是因為人們給它太多工作。我們一聽到聲音,耳蝸細胞就會跳,事實上,耳朵和心臟一樣,即使睡覺時它還在跳,但跳得輕一些,完全沒有得到休息。若給它的工作量太多,食物(血液)卻沒有增加,它便無法支持而死亡,所以必須確保血液循環良好。”


她指出,耳蝸細胞壞死的數目與速度視乎身處噪音環境的次數、噪音的程度、耳朵每日接受音量是否超額等。因此,耳蝸細胞並不是每天都會壞死一些,若好好呵護它,可以存在人體很久。


噪音加速耳蝸退化


“如果一個人每天在很吵的環境工作8小時,代表他接收音量的固打已額滿,回家必須安靜休息。如果過後繼續在迪斯哥狂歡,繼續讓耳蝸細胞超額工作,就會受不了而累死。”


她說,年輕人去迪斯哥,耳蝸細胞死亡的數目只是20%,影響不大;若年老時還去,很快就有聽覺障礙,因為噪音加速原本已退化的耳蝸細胞的滅亡速度。


“此外,若每週使用IPOD、MP3聽歌超過6小時,也會令耳蝸細胞大量死亡。隨身聽的聲音直接給耳蝸構成很大壓力,結果壓死耳蝸細胞。即使音量很小,結果也一樣,建議人們最好不要使用耳機聽音樂。”


7措施保護聽覺


聽力學家傅文鳳說,聽力障礙的成因包括遺傳、受傷、噪音環境、藥物及年事已高。目前,人們唯一可以着手預防保護聽力的是盡量遠離噪音環境和避免服用可影響聽力的藥物。


1.定期進行聽力評估,由聽力學家進行。


2. 避開吵雜噪音的環境或避免過多接受噪音。


3. 在乘搭飛機或長途巴士時,不要借聽歌來避開噪音。因為會不自覺將聲量開大,最後不但於事無補,結果可能累死更多耳蝸細胞。反之,應使用護耳塞或護耳罩。確保購買的護耳塞是阻擋聲音而不是阻擋水的。


4. 避免服用可影響聽力的藥物,請諮詢醫生的意見。


5. 天天保持足夠的睡眠和輕鬆的心情。睡不好或睡眠不足、壓力沉重時,體內的血液循環就不好,減少供應給耳蝸的血液。耳蝸細胞工作多,食物又不夠,就會死亡。


6. 運動可讓血液循環良好,也可幫助減壓,有助提供充足的食物予耳蝸細胞。


7. 臨睡前,若聽到有“咿……”的耳鳴聲音傳出,這是耳蝸給我們的初次警告聲音,告訴我們食物已不夠,若繼續在吵雜的環境中生活,很快耳蝸細胞就會死去。


避免職業性失聰3招


若你在迪斯哥、卡拉OK或吵雜的地方工作,不妨
1. 在工作時間內,使用保護聽覺的儀器。
2. 每年評估自己的聽力。
3. 每天工作後,記得堅持讓自己的耳根清靜一段時間。

避免失聰6法
1. 避免身處在音量吵雜,會破壞聽力的環境中。
2. 如果你身處在說話必須提高聲量的地方,代表這環境的聲量可破壞聽力,必須想辦法離開。
3. 音樂家必須盡可能避免在“演唱會廳”式的環境練習。
4. 將環境的聲量維持在85dB之內。每幾個小時讓自己“逃離聲音”15分鐘,以讓耳朵休息。
5. 適時使用聽覺保護儀器。



光明日報/良醫‧2009.09.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