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年03月03日 11:10:07 來源: 揚子晚報

 

今天是“全國愛耳日”,記者了解到,現在一種新的“勞累病”——“低頻耳聾”在工作忙碌、壓力大、經常熬夜的人群中上升很快。

 

  它易和“感冒耳朵悶”混淆,如果不以為是耳病,不加以治療,有可能會導致難以治療的耳聾!

 

  採訪專家:解放軍第四五四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薛迎春

 

  本版採寫:李蘭陵

 

  1 一夜醒來 聽不見男人的說話聲

 

  個案:前幾天,36歲的徐女士早上醒來,感覺家裏很安靜,以為是老公兒子出門去了,直到老公到床邊,指手畫腳的,才知道自己左耳聽不見聲音了。立刻就診,到醫院,她又納悶了,“怎麼到了醫院,女醫生的話反而句句都清楚了呢?”

 

  此時,門診室裏來了位男醫生。她看著站在左側的男醫生嘴巴動了動,應該是在說些什麼,可到了她的耳朵裏全變成了嗡嗡聲。她方才明白,她左耳的毛病,是聽不清楚男人的聲音。

 

  純音聽力測試發現,她的聽力,損失在低頻的地方。

 

  她的左耳,患的是“突發性耳聾”,特別是對低頻段的聲音聽不清楚,是一種“低頻耳聾”。症狀是以聽力下降、耳鳴為首發症狀,部分合並眩暈、耳內堵塞、壓迫感,聽女聲較男聲要清楚一些,即“重女輕男”。

 

  為何會如此?

 

  原因是,男聲相對低沉,屬于低頻段的聲音。而女聲較為尖細,頻率較高,所以可以聽得見。

 

  2 患者感音神經出了問題

 

  醫學的標準是,只要是聽力下降就叫“耳聾”。

 

  我們為什麼會耳聾?

 

  人耳包括外耳、中耳、內耳。內耳的蝸牛殼是聽覺的主要器官。

 

  聲音是如何傳導的?

 

  聲音信號通過耳廓的收集,經過外耳道傳導,通過鼓膜的振動放大,傳遞給中耳。聲音在中耳裏的3個聽小骨間碰撞,將低壓的聲音振動,轉換成高壓的聲音振動,然後傳進內耳。內耳的耳蝸裏是分泌液,而非空氣。其基底膜上布有上萬個圓柱狀的毛細胞,每個毛細胞上又有100-200束纖毛,它們是聽力的機械感應器。

 

  在內耳,聲波通過液體作用于這些纖毛,纖毛隨聲波的節奏“跳舞”,將機械振動轉變成電信號,再通過聽神經傳到大腦中樞聲音感受器,于是我們聽到了聲音。

 

  聲音傳導環節中的任何一個部分出了問題,我們都可能聽不到聲音。

 

  根據病變部位,耳聾分“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等,而“重女輕男”的低頻耳聾,多為“感音神經性耳聾”,以低頻損失為主型。

 3 主要襲擊壓力大的人群

  個案:一位30多歲的外企銷售女主管,最近因為一個單子,連續奮戰了兩個星期,其中好幾個晚上是通宵熬夜。工作即將結束時,她感覺到有耳鳴症狀、眩暈感覺,剛開始沒有在意,有一次她偶然發現聽得清女聲,卻聽不清男聲,就診,確診為是低頻下降的感音神經性耳聾。

  個案:35歲的王先生是IT行業的精英,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讓他每天只有5-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前幾天早上起來,他感覺耳朵悶悶的,還有點鼓脹感。到了單位,他發現和女同事說話時,基本和以前一樣,但和男同事說話,卻聽不清對方說什麼,總是嗡嗡的。他想可能是頭天晚上沒睡好的原因。可是,過了幾天後,病情更加嚴重了,男同事的聲音基本上聽不見了,女同事的聲音也開始變得模糊了。就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

  個案:一位30多歲的女子,春節隨老公回山區婆家過年,應酬多、生活作息不規律、過度疲勞,以致她一天早上起來,發現自己聽不清老公的說話了。

  從個案發病的情況看,都有壓力大、工作忙碌、過度疲勞、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等特點。

  臨床也發現,近幾年來,感音神經性耳聾在壓力大、工作忙的白領人群中發病率上升很快。

  為何壓力、勞累會致耳聾?

  原因是,內耳區域擁有全身血管中最細的血管,血管是神經的營養補給線。過度壓力、過度疲勞、情緒激動等,都會使身體處于應激狀態,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致使內耳微循環的小動脈痙攣,內耳缺血缺氧,聽神經的營養供給不足,致內耳感音部分受損,引起聽力下降。

  4“隨身聽”成致聾元兇

  個案:一位大學生為了緩解壓力,常常戴耳機聽音樂。有一天他在家放音樂,發現右耳正常能聽到沉悶的低吟效果,左耳卻不能。就醫,確診為低頻耳聾。

  個案:一位小年輕喜歡音樂,無論是騎車、乘車或走路時,都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工作勞累,為了放松,下班後他常約朋友去唱KTV。一周前突然出現耳朵聽力下降,外源聲音會產生明顯的回音,並有蒙蒙的感覺。去醫院檢查,右耳正常,左耳對低頻聲音的聽力下降。

  由于隨身聽的發明,“音樂”已變成造成聽力損害的元兇。因為,“大音量”、“長時間”的音樂,會通過損害內耳的毛細胞、聽神經纖維、聽神經元以及造成內耳的微血管痙攣,損害我們的聽力。

  多大算是“大音量”?

  一般來說,80分貝以上的聲音對聽力就會有損害。當旁人聽到你耳機傳來的音樂,或是你戴上耳機後聽不到周圍的聲音時,就表示音量太大了。

  如果你在地鐵車廂聽音樂,背景噪音高達85至100分貝,要蓋過背景聲,隨身聽的音量往往高于100分貝。

  多長算是“長時間”?

  處于高噪音的環境中,如果只是短時間,勞損細胞可以復原,以85分貝計算,每天上限是8小時,超過限制,聽覺細胞沒有足夠時間恢復,日積月累就會受損。

5 一周之內治療效果最佳

  個案:有位患者在突發耳聾前的一個多星期,就感覺耳朵裏挺悶的,還有些脹脹的堵塞感,頭不疼,但是耳朵裏經常有嗡嗡的響聲,就好像是風吹過一樣。她以為是耳鳴,老公之前也發生過,就沒放在心上,以為忍一段時間就過去了,沒想到發生了“低頻耳聾”。

  個案:有位患者,以前也出現過突然聽力下降,同時伴有耳鳴、眩暈、惡心、嘔吐等,誤以為是感冒。沒治,以致發生了低頻耳聾。

  個案:有位患者耳鳴、眩暈了,誤以為是偏頭痛。以前休息幾天也就好了,但這次卻聽力越來越下降,後來連女聲也聽不清了。

  耳聾根據輕重,分輕度耳聾、中度耳聾……完全沒有聽力的是重度、極重度耳聾。“低頻耳聾”的級別,呈輕度和中度。

  症狀較輕的“低頻耳聾”,休息幾天,症狀會有所緩解,所以容易誤以為自己耳朵沒有病。

  再則,低頻耳聾,除“重女輕男”外,還會出現耳朵的憋悶、脹滿感,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有些症狀與感冒等相似,會讓人誤以為是“感冒耳悶”等。

  低頻耳聾的治療時機很重要。

  雖然感冒帶來的中耳炎會引起耳鳴等症狀,但是這種耳鳴、耳聾,會伴有疼痛感,鼓膜出血等症狀,而且近期有感冒病史;如果只是單純的聽力突然出現問題,如憋悶、脹滿感、耳鳴等,沒有中耳炎的症狀,就要當心低頻耳聾了。

  耳聾,一周之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機。拖得越久,治療效果越差,有的甚至會因此喪失聽力。

  低頻耳聾也和遺傳基因等有關,有的患者即使治愈之後,症狀還可能反復出現。

  6 勞累時不要聽高分貝音樂

  如何預防?

  每個人都有壓力,關鍵是要學會釋壓。治療,也要雙管齊下,藥物治療的同時,做心理疏導。

  預防,還要防噪音損傷。

  聽覺具有容易適應和疲勞的特點。人處在嘈雜的強音環境中,聽力會有所減退,若離開環境10~15秒後聽力恢復正常,這是“聽力適應”;若聽力恢復需要數月或更長的時間,甚至不能完全恢復,則屬于“聽覺疲勞”。

  如果你聽85分貝的聲音,最多聽8小時;聲音每上升3分貝,時間限制則以倍數遞減,即88分貝的時限是4小時,91分貝為2小時!

  使用隨身聽的安全守則為:60%60分鐘,即,把音量設定在最高音量的60%,每天不超過60分鐘。

  如果持續使用耳機,應該每隔半小時拿掉耳機,讓耳朵適當休息一下。

  在騎車、乘車或走路時,最好不要戴著耳機聽音樂。即便使用也要控制音量,每次使用不超過1小時。

  勞累時不要聽高分貝音樂,避免耳朵“壓力加噪音”的疊加損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