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嘉興婦保院兒童保健科,時常有焦急的家長帶著不會說話或者口齒不清的二三歲小孩子來就診。經醫生的仔細檢查,發現其中有部分孩子有口難開的原因在于聽力障礙。“到二三歲的時候才發現孩子有語言問題,已經錯過了孩子最佳的語言學習時機。”兒童保健科的劉惠鵑醫生告訴記者,及早發現聽力障礙,及時和恰當地干預,對患兒的聽力、語言學習能力的康復至關重要。

  “剛出生的孩子,我們怎么知道有沒有聽力障礙?”許多家長為此憂心忡忡。現在,家長不必過分擔憂,科技的發展能引領孩子走出寂靜的世界。

    出生后即需篩查聽力

  據國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兒中雙側聽力障礙的發生率約0﹒1%至0﹒3%。

  “聽與說息息相關。正常的聽力是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4個月至9個月,最遲不超過11個月便能呀呀學語,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志。”市婦保院兒科的周向明醫生告訴記者,有嚴重聽力障礙的嬰幼兒由于缺乏有效的聲音刺激和環境影響,不能在11個月前進入學語期,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二至三歲內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嚴重者將導致聾啞、注意力缺陷等問題。早期發現孩子聽力障礙的主要方法是新生兒聽力篩查。“一般來說,我們在孩子出生兩天之后就開始進行聽力篩查。”劉惠鵑說,尤其是對于經過重症監護病房搶救的或者家庭中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兒,會特別關注。

  發現新生兒聽力篩查有异常之后,醫生會通過一系列先進的聽力檢查,對孩子聽力損傷的性質和程度進行診斷。

  據“市兒童聽力篩查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2001年5月至去年年底,我市篩查后確診為聽力障礙的兒童有540名。“這個數據正在不斷的攀升中。隨著篩查率的上升和篩查技術的進步,查出有聽力障礙的兒童越來越多。”劉惠鵑說。據記者了解,截止今日,我市對新生兒的聽力篩查率已經達到85%左右。

    干預措施是康復的關鍵

  “對于有聽力障礙的兒童,我們要盡早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干預。干預措施得當,完全可以避免孩子因聽力障礙帶來的言語和語言能力的缺失。”周向明告訴記者,在現階段我們已經擁有比較完善的干預手段,理論上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聲放大助聽技術、醫學干預、聽功能訓練和語言康復訓練。

  專家認為,輕度聽力喪失的孩子,言語和語言能力能自發地發育,但有部分3至4歲的孩子講話口齒不清,這時就需要配戴一個小功率的助聽器,以幫助矯正;中度和中重度聽力喪失的孩子必須選配助聽器,來幫助提高言語的辨別能力和改善交流能力;極重度聽力喪失,甚至完全喪失聽力的孩子,如果是內耳耳蝸損傷,應選擇人工電子耳蝸植入。

  為聽力障礙的孩子選配助聽器,最佳時間是出生6個月,甚至更早,這可以使孩子逐漸認知聲音,對他們今后的言語和語言發育作用重大。

  “給孩子戴上了助聽器、植入了電子耳蝸并不就大功告成了,孩子要逐步回復到正常狀態還需要一個長期的康復訓練過程,包括聽功能訓練和語言言語訓練。”周向明說。

   □健康鏈接

  父母如何發現孩子“聽說”障礙

  0﹏3個月:當突然聽到60分貝以上的聲音時,嬰兒會出現全身抖動、兩手握拳、前臂急速屈曲、皺眉、眨眼、睜眼等動作。

  4﹏6個月:對聲音有反應,可辨別媽媽的聲音,還會隨之停止活動并轉頭。家長跟嬰兒說話時,嬰兒會用眼睛注視著家長。

  7﹏9個月:嬰兒能主動將臉轉向聲源方向,也就是有了辨別聲音方向的定位能力。

  10﹏11個月:聽到自己的名字時嬰兒會有反應;能學著說“媽媽”、“爸爸”;聽到音樂時,嬰兒的上下肢能有節奏地運動。

  1歲﹏1歲半:能對聽到的語言作出反應,當被問及“鼻子在哪兒”這類問題時,他會用手指指點。這個時期,是學習語言最佳時期的開始。

  1歲半﹏2歲:孩子可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3歲﹏4歲:孩子能背誦兒歌、講故事。這個時期被稱為豐富語言時期或語言學習發展時期。

  ■本報記者章普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