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來自:東森新聞報
(記者邱瓊平/專題報導)(95/11/22)


  天色逐漸變暗,從遠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閃爍的燈光,這家賣蔥油餅的小店因為招牌太有特色,大家早就不記得店名叫做「忠誠山東蔥油餅」,反而習慣稱為「燈亮有餅」。林老闆笑著說,因為怕趕來買餅的上班族撲空,才決定做招牌,沒想到反而成為店裡的最大特色。

  這家餅店就位在中山北路和克強路口,從早上就開始營業,走近些就可以聞到蔥油餅的香味,和其他店家最大的不同的是,這家餅並非只用一個爐子煎餅,而是用多個溫度不同的爐子煎餅,並且用手的力量將餅推餅,推過的餅「起層」後更加爽口。

  除了做法不同之外,這家餅店還有一個故事。有著一口濃濃口音的林伯伯,今年70歲了,但煎起餅的氣勢依然沒有改變,還會親切地詢問客人,讓人不吃他的餅就會覺得嘴巴癢。從物理老師變成蔥油餅店老闆,其實充滿一個父親對子女無私奉獻的故事,聞之令人感動。

  林伯伯在10多歲跟叔公一起逃難到台灣,畢業於中一中的他還是立委李敖的同學,當了15的老師,會決定離開教職,和聾啞的兒子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讓我兒子有一技之長,老了以後一定會很辛苦!」林伯伯不諱言地指出,不當老師後才發覺找工作不容易。

  林伯伯接著說,他原本希望住隔壁的鄰居收兒子為徒弟,但遭到拒絕;在友人的建議下開刻印店,因為生意還不差,存了一筆錢後和太太一起到大陸探親,「玩了一趟回到台灣,根本找不到工作!」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無計可施下只好去開計程車。

  為了讓聾啞的兒子能有一技之長,林伯伯辭去教職改賣蔥油餅。

  歲月雖然在林伯伯的臉上留下痕跡,但他仍努力地過著生活,開計程車時,有一回跟客人提到開車的辛勞,對方表示願意教導製作蔥油餅的方法,學會之後決定創業,起初是在忠誠路上開店,但因為店面是違建,才搬到現在的地方,加一加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

  至於「燈亮有餅」的招牌則是在7年多前才掛上去的,原本只是為了方便客人,沒想到變成最大特色,「現在大家都忘記店名叫做山東蔥油餅!」林伯伯提到,起初是要掛一個大燈泡,如此一來,老顧客看到燈有亮就知道還有餅,不過聽了朋友的建議後,才決定再加上幾個字,「費用比較高,卻達到很好的效果!」

  有機會經過克強路,若看到「燈亮有餅」的招牌還在閃閃發光,不妨停下腳步,買塊餅來嚐一嚐,說不定一試就會成主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