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來自: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二日電


  今天在澳洲、台灣耳鼻喉科醫師、以及電子耳植入者的慶祝及見證下,台灣迄今有一千個病人植入澳洲製的人工電子耳,重回有聲世界。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今天舉辦慶祝活動,專程訪台的澳洲布萊恩派門教授 (BrianC. Pyman)是全球第一個完成多頻道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的醫師,台灣這項手術醫師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均接受過他的臨床指導,在場的振興醫院耳鼻喉主任陳光超就是他的弟子。


  目前全台灣共有十三家醫院可以施行人工電子耳手術,除了醫療團隊、縣市政府之外,婦聯會、雅文、聲暉、兒慈、電子耳基金會等聽語教育及慈善機構的病友支持及愛心捐款,才讓一千個聽障者恢復聽力。


  已植入電子耳達十四年的蘇小姐,及甫植入的五歲梁小妹妹分享個別經驗,梁小妹妹並於現場表演詩詞朗讀,展現她的學習能力。


  為了讓電子耳家族表達愛與感恩,科林聽力保健中心特別將他們的故事編輯成「一千個希望-人工電子耳的成長分享」專書,除了將他們感恩的心傳達到社會各個角落之外,也希望藉由他們的成長故事鼓勵正徬徨於與他們走過去相同道路的人們,共同抱持無限的希望。


  澳洲Cochlear人工電子耳是在澳洲產官學合作的成果,目前已改變全球七萬名聽障者植入,為澳洲創造了可觀商業利益,一九九二年引進台灣。


多頻人工電子耳 逾千人重拾聽覺










轉載來自: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95/05/12)


  「我有強烈的企圖心想要再聽到聲音,因此動手術時,我不會害怕!」蘇玉華十四年前植入國內第一個多頻道的澳洲人工電子耳,當時她已經失聰廿四年。


  國內使用澳洲開發的人工電子耳已累積超過一千名病例,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等單位昨天舉辦一千個希望慶祝會,邀請裝置澳洲人工電子耳的病患與醫師一起慶祝再聽到聲音的喜悅。


  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教授黃俊生表示,蘇玉華是國內第一個裝置多頻道人工電子耳的病患,人工電子耳可直接刺激聽覺神經,術後經過語言聽力學習與訓練,復原良好。


  四十六歲的蘇玉華說,她八歲時因為病毒感染全聾,直到卅二歲那年,長庚醫院幫她動手術,才讓她重新聽到聲音,聽不到聲音的日子很不幸,她因此失去工作,跟先生離婚,獨自扶養女兒長大。


  七歲的梁小妹在兩歲時裝置人工電子耳恢復聽力,梁媽媽說,手術後學習語言的過程花了三年,梁小妹昨天上台感謝醫師時,語調十分自然,聽不出是曾失聰的小女孩。


  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許權振為這些失聰者請命,他說,日本、韓國、香港對人工電子耳都有健保給付,且不分失聰者年齡,耳鼻喉科醫學會建議,國內對於五歲以下兒童,人工電子耳應給予健保給付。


  許權振表示,先天性極重度聽障需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新生兒比率約萬分之三,每年約有六十例,若以每例需七十萬元計算,每年約需四千兩百萬元,五歲以下兒童早期治療,人工電子耳可用一輩子,最具成本效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