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家庭的父母,孩子是聾人父母最疼愛的心肝寶貝,也給我們生活添了開心。不過如何和已學會說話的孩子交流?
1. 帶養孩子和溝通方式
聾人夫妻自從有了孩子後,大多數是由他們的父母幫忙帶領的,有的全包管教育孩子,甚至把嬰孩帶回老人家養大,聾人父母利用周末或下班後去探望自已的孩子,有的老人怕聾人父母說話不清教不好小孩,也不願讓他們教手語。大多數小孩特別親近老人,明知自已有聾人父母,不會手語沒法與聾人父母直接交流挺容易造成父母與子女的感情疏遠。有的朋友說孩子是自已親骨肉,但感覺孩子是別人的,明明知道這樣不好,心裡很無奈。也有少數老人的身體欠佳幫忙不了帶孩子,由聾人夫妻自已帶養孩子長大,他們的孩子去上學前成長過程和美國聾人帶的孩子差不多,他們手語好,懂事早,很疼聾人父母。
2.教育孩子和交談內容 大多數的聾人父母直接教育自已的孩子很少,主要原因的是孩子去學校怕受同學嘲笑自已有聾人父母,不願意當別人面打手語,更不願意讓聾人父母去出席家長會,或者聾人父母也不願意去出席家長會,沒有手語譯員,老師工作忙,沒耐心,用筆談簡單說明,都是由他們的老人全部代替出席。有的父母文化程度好,在家可以輔導孩子做作業,幫助出主意寫好作文,要是文化水平低的,或者從聾校畢業,不了解普校的學習情況和以前使用不同的教材,沒法輔導孩子作業,孩子心裡會有一把秤,自已找別人請求幫助或者馬馬虎虎應付過去。他們父母帶孩子外出玩大多數是去快餐飯廳地方,不惜花大錢給他們買好吃的,去遊樂場公園和孩子玩,盡情讓他們瘋瘋癲癲地玩;很少孩子與父母用手語討論學校裡發生的問題,大多數聾人父母不了解自已的孩子心裡想什麼。
3.在物質方面,聾人父母一定要盡量滿足好自已的孩子,在精神方面,孩子會做得更好更主動。在中國家庭裡,老人包辦說了算,小孩自作主張不告訴聾人父母,使聾人父母夾在他們中間想當好角色,一向是很尷尬的。要是孩子不以手語為恥或者願意用手語,與聾人父母交流肯定很好。
4.孩子和聾啞人父母溝通交流主要是看聾啞父母的手勢所指,眼神,面部表情,理解會意其意相互確認正確與否,進行溝通交流。
孩子和只聾不啞的父母溝通交流主要是聽父母所說要求:孩子按只聾不啞的父母要求做好--即有求必應即可。
大多數盲人父母很少和孩子盡情地聊天,都是極短簡單地說幾句,問吃飯了嗎,去外面有事,聾人父母不知道他們去外面見了誰做了什麼。聽人孩子長大後願意在特殊教育方面上當老師或者擔任手語譯員極少,幾乎沒有。他們孩子長大遇到很多問題時,思想越來越複雜,如用手語與父母交流討論肯定會得到聾人父母的良好建議,可是他們寧願先找別人不是聾人父母。他們大多數的很孝敬,也很爭氣靠自已奮鬥事業有成,回家給聾人父母錢叫他們自已花,在物質方面能盡量滿足聾人父母,忽視了聾人父母的精神方面需求。聾人父母在家除了幫帶孫子孫女,寂寞渡過晚年。
感謝作者:jujkik1899、fgfwvf85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