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成長
輔導策略篇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
只要以真心誠心,愛心耐心來接納他(她);
設身處地,對症下藥來幫助他(她);
多用讚美替代責罰,問題將能迎刃而解。
以下提供一些具體做法,您不妨試試!


一、改變孩子壞習慣的技巧
  
想要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可依心理學上「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採取以下步驟:























(一)



觀察孩子的不良行為,明確記錄下來。



(二)



從出現次數最多的行為開始糾正,一次以一個為原則。



(三)



親子共同訂定可行的執行計畫及獎勵方式(如:得到十個圈可以換一個小獎品)。



(四)



父母確實執行並記錄(記錄卡要放在家中最明顯處)。



(五)



當孩子行為有所改善時,可定期調整要求標準。



(六)


不良習慣得到改善時,為使好習慣繼續保持,獎勵可試著漸由口頭稱讚代替。
  記住,多稱讚孩子的好行為,孩子會愈來愈好。同時別忘了,若要孩子改變不良習慣,父母更要「以身作則」,並且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也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樂於接受我們的引導和影響,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不收拾東西的孩子怎麼輔導
  
您常常在家幫孩子收拾他使用過的文具、書本、玩具嗎?您是否為此而生氣困擾?以下提供您一些方法:




















(一)



以身作則:父母先要有物歸原位的習慣。



(二)



指導正確的收拾方法。



(三)



與孩子約定收拾自己用過的東西,並督促他切實做到。



(四)



父母避免代替他收拾,讓他有機會體驗找不到重要東西的不便。



(五)


切記,當他有一次能自動收好東西時,即時給予讚美。






















 
三、改正孩子賴床的習慣
  
孩子每天早上賴床起不來,總是匆匆忙忙地趕著上學,家長軟硬兼施都難以奏效,該怎麼辦呢?



(一)



規定上床睡覺的時間,避免睡眠不足。



(二)



準備音樂、鬧鐘或其他誘因,養成孩子主動起床的習慣。



(三)



與孩子約定可賴床的彈性時間,並協助孩子做起床前的暖身準備。



(四)



父母應以身作則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至少能有一人早起為孩子準備早餐,並目送孩子出門)。



(五)



如果仍然無法改善賴床的習慣,必要時,讓他體驗因賴床遲到的後果。


  不論您是用哪一種方法,都不要操之過急,孩子是不可能「突然」改變的,當他有一點進步時,別忘了多稱讚他。

 
四、孩子做事慢吞吞怎麼辦
  
當您碰到一個「慢郎中」型的孩子,親子間的衝突,常是免不了的,試試以下的方法:






















(一)



提高事情的趣味性,如:運用比賽或遊戲方式。



(二)



限定完成一件事情的時間。



(三)



增加工作完成的誘因,如:在規定時間吃完飯可看卡通。



(四)



去除會分散注意的因素,如:電視、玩具。



(五)


若有改善,即時給予肯定和讚美。
  要徹底改變孩子做事慢吞吞的習慣,上述方法必須有賴父母發揮耐心,持之以恆,孩子才能有所改善。切忌急躁、動怒,否則無法收到成效。

 
五、改善孩子健忘的習性
  
有些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忘東忘西的。入學後,父母就更加煩惱了,可能三天兩頭就要幫他送東西到學校,成了救火隊。怎麼會這樣呢?該怎麼辦?下列方法提供您參考:




















(一)



培養責任感,讓他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不要存有「父母會幫我」的依賴心。



(二)



鼓勵孩子善用聯絡簿記錄容易遺忘的事,並督導逐項檢核。



(三)



協助孩子學會「自我提醒」,如:在大門口貼功課表、在書桌前貼「書包整理了嗎?」



(四)



健忘的情形漸有改善時,父母要即時給予讚許。



(五)


必要時,讓他經驗健忘的後果。

 
六、減輕孩子的依賴心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依賴心太重,連日常生活的吃飯、穿衣、做功課都還要父母操心。下面方法,可以提供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



















(一)



讓孩子嘗試做決定:讓他有自己做主的機會,如:選購衣物、書籍。



(二)



給予磨練機會:能力是學來的,讓孩子分擔家務、整理自己的衣物、學用品,養成自我負責的態度。



(三)



建立信心:讓孩子在讚美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增強信心。



(四)


不怕失敗的精神: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鼓勵孩子從失敗中記取教訓。
  想想看,您是否為孩子做得太多,而養成他依賴的習慣?

 
七、沈迷電玩或電腦的孩子怎麼辦
  
隨著電子及資訊科技的進步,電動玩具和電腦已逐漸成為孩子的最愛。雖然這是時代的產物,但過度沈迷於此,仍然會造成若干不良的影響,諸如:視力減退、脊椎傷害、揮霍金錢、接觸色情賭博暴力等,實不容家長忽視。假如孩子沈迷於電玩或電腦時,該如何處理呢?























(一)



提供其他更有吸引力的休閒建議,讓孩子分些心思從事其他的活動。



(二)



父母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並協助孩子選擇有益身心的軟體。



(三)



與孩子共同討論電玩或電腦使用的時間。



(四)



約定使用的規範,當孩子依約使用時,給予適當之獎勵。



(五)



分析沈迷於電玩或電腦的不良後果,讓孩子警覺事情的嚴重性。



(六)


父母以身作則。

 
八、處理說謊的行為
  
當您發現孩子說謊時,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斥責、勸告還是漠不關心?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愛說謊通常是為了引人注意、得到讚美或避免責罵、譏笑。以下的做法,您可以試試看:





























(一)



當您發現孩子說謊時,應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再探究孩子說謊的原因。



(二)



避免當眾揭穿謊言並加以羞辱。



(三)



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真正的想法,耐心傾聽,讓他有吐露心聲的機會。



(四)



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應是解決問題,而非一味的追究責任,勿讓孩子為了規避懲罰而習於編造謊言。



(五)



鼓勵孩子說實話的行為,父母也應以身作則。



(六)


多關懷,讓孩子知道做不好,父母還是愛他的,不需要說謊掩飾。
  有時,孩子偶有說謊情形,並非人格上的缺陷,只要瞭解原因,給予改善的機會,類似的行為,會自動消除的。

 
九、偷竊行為的輔導
  
當您發現孩子有偷竊行為時,除了震驚之外,是否願意給他一次再教育的機會。
  
請別忽視以下的徵兆:








































(一)



家中經常遺失金錢或物品。



(二)



孩子經常帶回來歷不明的物品,說是撿到的或向朋友借的或替同學保管的。



(三)


孩子經常購買超過其經濟能力所能承擔的物品。
  下列方法提供您做為輔導孩子的參考:

(一)



提供孩子適當的零用錢。



(二)



培養孩子物品所有權觀念。



(三)



讓孩子了解心愛物品遺失的心情。



(四)



發現孩子有來歷不明的物品應問清來源,如果確是他人財物,應帶孩子立即歸還



(五)



父母將家中財物放置妥善,避免引起孩子偷竊的慾望。



(六)



父母勿貪小便宜,成了錯誤的示範。



(七)



讓孩子知道拿了人家的東西,隨時都有被發現的可能,鼓勵他勇於改過。



(八)


當孩子需要超乎正常所需的金錢、物品時,應了解其心理動機,並予以輔導。

 
十、孩子抽菸怎麼辦
  
根據調查:約有10%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可能會因好奇、表示成熟,或認同同儕而模仿抽菸,甚至養成抽菸的習慣,抽菸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您發現孩子有抽菸的行為時,該怎麼辦呢?



























(一)



如果孩子是一時好奇,只要曉以弊害,追蹤輔導,即可戒除。但愈早發現處理愈好,以免上癮。



(二)



對於抽菸較久並已上癮的孩子,除了動之以情,導之以理外,可蒐集有關菸害的書籍影片,提供孩子閱讀觀看。



(三)



讓孩子瞭解抽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罹患肺癌。必要時可尋求社會資源機構協助戒除(如董氏基金會、各大醫院)。



(四)



當孩子抽菸行為有改善時,應立即獎賞。



(五)



父母不抽菸,避免給予孩子錯誤的示範。



(六)


教導孩子婉拒別人請抽菸。

 
十一、拒(懼)學兒童的認識與輔導
  
在國小校園裡有少數的孩子上課不聽講,毫無向學的意願,這種情形是拒學;另有少數的孩子則是恐懼上學,甚至併發身心性疾病像肚子痛、頭痛、嘔吐等,只要父母答應他不上學,症狀就不明顯。您若只是一昧地責怪並強迫他去上學,不但會破壞親子關係,症狀將更加嚴重,這種拒(懼)學的孩子宜盡快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一)




























可能發生拒(懼)學的時期:



1.



一年級新生入學時。



2.



更換老師初期。



3.



結束假期次日。



4.



轉學初期。



5.



發生重大過失,未獲適當輔導時。



6.



適應欠佳或學習低成就狀況發生時。



7.


人際關係不佳產生疏離狀況時。

(二)




























可能形成的原因:



1.



缺乏安全感,產生分離焦慮的現象。



2.



過度保護、溺愛,無法適應獨立生活。



3.



管教不當,心生恐懼。



4.



期望過高,壓力太大而放棄學習。



5.



基本學習能力不足,學習屢遭挫折。



6.



恐懼受到同學欺負或排擠。



7.


欠缺人際關係能力。

(三)













輔導方法:



1.



與老師保持聯繫,相互了解孩子在學校及家庭的實況及其生長史。



2.


與老師共同尋找原因,謀求循序漸進的輔導方法。如:減輕壓力、增加成就感、給予特別的關懷、改變管教方式、增進人際關係能力……等。

(四)


症狀若持續未能改善時,須進一步尋求援助,轉介輔導室或請醫師診療。

  
十二、逃學的輔導
  
讀書、求學是學生的第一任務,當孩子有逃學現象時,以下因應策略提供您參考:

























(一)



立即設法找回。



(二)



接納逃學事實,不是一味責備。



(三)



了解逃學原因,對症下藥,如成績不佳則設法補救。



(四)



去除外界誘惑,如:遠離會引誘逃學的朋友。



(五)



家長自我檢討,是否平日疏於關懷或夫妻不和睦,造成孩子逃避的心理。



(六)


與學校保持聯繫,掌握孩子行蹤(孩子是否真的按時上下學)。
  多和孩子接近,及早發現孩子的心理困擾,給予愛和關懷,預防勝於治療。

 
十三、當心中途輟學
  
全台灣每年約有一千名的國小學生曾有唸不下書,離開學校中途輟學之紀錄。
  
中途輟學最主要因素有二:













(一)
















個人因素



1.



成就低落。



2.



對所有學科均無興趣。



3.


意外傷害或重大疾病。

(二)
















家庭因素



1.



親屬失和,無法安心上學。



2.



家庭關係不正常。



3.


.家庭發生重大變故。
  中輟的孩子,由於年齡未滿十六足歲,依法不能就業,因此常和一些失學失業的人混在一起,日子久了甚至衍生出偷竊、暴力、色情等犯罪問題,值得重視。
  父母親可從下列幾點去注意,以避免孩子走上這條路:




















(一)



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瞭解孩子並進行有效的溝通。



(二)



維繫良好婚姻關係並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



(三)



鼓勵孩子積極向學並協助解決學習困難。



(四)



關心孩子的交友情況並協助生活適應。



(五)


引導孩子對學習的正確觀念,避免流連網咖、沉迷電動。
  一旦發現孩子有逃學、中途輟學的行為,應主動與學校積極聯絡、積極協助尋找,並配合復學輔導。

  
十四、親子衝突怎麼辦
  
親子相處免不了發生衝突,有時親子衝突不一定就是壞事,它能讓彼此明白對方的需求和感受,增進相互了解。而適當的解決衝突,也是一種教育,有助子女成長。
  
當親子發生衝突時,父母該怎麼做呢?














(一)
















注意「停」、「想」、「做」的原則:



1.



先“走開一會兒”或“等一下”,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以防盛怒之下,說出或做出後悔的事。



2.



冷靜的把事情弄清楚、想清楚,再找時間教導。



3.


選擇最適當的方法來化解衝突。

(二)

























對衝突事件回應處理時,應留意:



1.



說話要精簡明確,勿用情緒性話語,且就事論事不翻舊帳。



2.



傾聽孩子說話,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的去瞭解孩子的感受。



3.



將孩子行為的對錯解說清楚,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及對子女行為的期望。



4.



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應表現溝通的誠意與風度。



5.



.父母在衝突事件中發現自己有差錯時,應勇於承認錯誤。



6.


掌握時效,從叫停到回應的時間過長,會失去效果;如相隔太短,彼此尚未恢復平靜,又容易再起衝突。

(三)


平日保持親子相親相愛關係,衝突事後也摟抱子女一下。

  
十五、撫平孩子內心的創傷
  
創傷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全發展的致命傷。它會使人產生憂鬱的心情、對他人憎恨,甚至對人生絕望。因之,父母應避免造成孩子的創傷,並設法幫助他撫平傷痛。
  
創傷的來源有二:











(一)



天災人禍所造成的生離死別或殘疾。



(二)


受到凌辱或虐待。

  撫平創傷的方法:























(一)



給孩子溫暖的愛與關懷。



(二)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並給予積極的回應。



(三)



發掘孩子的長處,協助他發展自己的優點,肯定自我。



(四)



協助孩子紓解精神壓力,轉移他(她)的不安。



(五)



培養孩子不同的能力及多方參與的興趣。



(六)


擴展孩子的交友層面,避免陷入孤單。

  
十六、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孩子對書本沒有興趣,的確是令父母煩惱的事。您該怎麼做呢?下列方法提供您參考:

























(一)



檢查他是否有生理上的問題,如:視力。



(二)



找出孩子學習的障礙,幫助他克服困難。



(三)



父母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或過高的標準。太多的挫折感,會降低孩子的讀書興趣。



(四)



父母要培養讀書的嗜好,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的喜歡讀書。



(五)



發現孩子有自動閱讀的行為時,應即時給予讚美和鼓勵。



(六)



必要時與老師聯繫,共同尋求改善的方法。


  切記,孩子生活中,除了讀書以外,也應讓他有適當的休閒娛樂及其他興趣的培養。

  
十七、協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
  
「考試」對學生而言,難免是一種壓力,適度的壓力有助於學習與成長,但若造成過度緊張和焦慮,則會帶來反效果。
  因此,面對孩子考試,您可掌握下列原則:























(一)



不要以考試分數為判定成敗的唯一標準。



(二)



給予合理的分數要求,不要只以一百分或九十分以上為標準。



(三)



只要孩子盡了力,就不要在考試後指責或處罰。



(四)



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不要拿他和其他兄弟姊妹或朋友比較。



(五)



多培養課餘休閒興趣,以紓解讀書壓力。



(六)


若引起過度焦慮,應該與學校輔導人員聯繫。

  
十八、孩子好動怎麼辦
  
您覺得孩子精力旺盛,似乎一刻都安靜不下來嗎?其實,現在的孩子大多比較活潑,好動的現象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輕。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好動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會影響學習,因衝動暴躁會影響人際關係,您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以下提供您幾則可行的輔導策略:






















(一)



了解孩子好動的原因,如:是為了引人注意,則多給予關懷。



(二)



估計孩子能安靜的時間,並配合縮短或劃分工作時間及段落,如:寫功課每隔一、二十分鐘即給予片刻休息。



(三)



配合孩子好動行為傾向,給予活動的機會,如:做家事、做運動。



(四)



找出孩子在靜態活動方面的興趣或專長,鼓勵他多從事類似活動,並養成習慣。如:繪畫、手工、寫書法、靜坐。



(五)


孩子如依約定完成工作,即時給予讚美。
  如果,孩子有衝動、注意力散漫或活動量超出太多之情形,您應請教兒童精神科醫師,這種現象可能是醫學上所謂的「注意力不全症候群(過動)」,需配合醫療來改善過動的情形。

  
十九、情竇初開怎麼辦
  
如何與異性相處是孩子一輩子要面對的問題,如果孩子情竇初開,心中萌生愛苗,開始寫情書、打電話、約會,當您發現時,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制止?是驚愕?是怒罵?還是……。
  下列原則,提供您參考:


























(一)



平息自己的怒氣或羞愧的情緒,避免用揶揄、或嘲笑的態度。



(二)



人是有感情的,認同孩子是個有感情的個體。



(三)



不要以禁止為唯一方法。



(四)



注意孩子其他的正常學習生活。



(五)



瞭解孩子的交往情況,適時予以輔導。



(六)



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情愫,適時的了解與指導。



(七)


培養其他興趣,轉移其注意力。

 
二十、避免孩子產生虛擬人格
  
網際網路發展快速,提供我們很多的資訊、娛樂,增進身心發展。但是長期沉迷電玩或電腦遊戲,除視力保健、脊椎、思考問題外,耐性與挫折容忍力都會變差,甚至產生虛擬人格,其特質如下:

















(一)



不曾真實體驗的不切實際想法。



(二)



容易眼高手低。



(三)



人際關係較無法妥善應對。



(四)



自我認同欠佳。



  如果孩子已經沉迷虛擬世界,建議您:























(一)



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休閒建議,改變孩子沉迷的現象。



(二)



與孩子約定看電視、電腦的適當時間,假日時可酌予放寬。



(三)



孩子遵守所約定的使用規範時,給予肯定與鼓勵。



(四)



教導孩子「真實生活」的概念,引導孩子規劃他的生活內涵。



(五)



分析沉迷的不良後果,讓孩子警覺事情的嚴重性。



(六)


擴展孩子的生活經驗,多參與團體活動。

  
二十一、珍惜生命活著真好
  
身為父母,期待孩子像旭日東升、像盛開花朵,我們用心栽培健康、可愛的孩子,而活潑、開朗、快樂的孩子,會比較珍惜人生,喜歡人生的孩子,比較容易表現出以下的人格特質:




















(一)



心理健康、情緒快樂。



(二)



主動學習,解決問題。



(三)



愈挫愈勇,不怕失敗。



(四)



溫馨體貼,欣賞生命。



(五)


肯定自我,樂於服務。

  以上的孩子正常的健康與發展,父母應多注意孩子從生活中待人接物,增長知能,珍惜生命,型塑正確的信仰與價值觀。
  
近來社會事件中,駭人聽聞的「自我傷害」事件頻傳,孩子保護生命的觀念亮起紅燈,有的平日過於保護,經不起挫折,有的一時想不開,產生自我傷害,或是生活厭倦,或是逃避行為傾向時,請您注意參考以下的意見:

















(一)



關懷與瞭解孩子的需求與壓力。



(二)



協助與溝通,適時予以輔導,排解不當的情緒。



(三)



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珍惜自己是唯一的個體。



(四)


尋求其他的協助管道,如同儕團體、教育支援、社會資源等。

  
二十二、如何及早發現特殊需求兒童
  
根據統計,身心障礙兒童在三歲前接受早期療育,其治療效果為三歲以後的十倍。而零至六歲更是決定孩子長大後障礙程度的關鍵期。換句話說,如果家長在孩子出生後能抱持一個警覺性的觀念,及時發現孩子的特殊需要並給予適當的協助,接受醫療人員的建議,配合適當的療育計劃,即使孩子有障礙的情況,必能降低至最輕的程度。  為及早發現孩子之特殊需求,建議家長用心觀察孩子並從下列幾點去注意:















































(一)



生理動作發展較一般孩子明顯的遲緩。



(二)



經常會跌倒或碰撞東西。



(三)



動作明顯的比一般孩子慢很多或安定不下來。



(四)



經常揉眼精,看東西會瞇眼睛或貼課本或貼桌面貼得很近。



(五)



不會一對一的數數。



(六)



注意力差,不易持續專心任何活動。



(七)



經常重複簡單的詞彙或短句。



(八)



退縮、膽子很小。



(九)



一不滿意,就會哭鬧不停。



(十)



經常重複出現相同的動作、或發出相同的聲音等固著性行為。



(十一)



不需要外在的增強便可以完成感興趣的工作。



(十二)


自我觀念強烈,常想表現特殊。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任何疑似身心障礙的現象或行為時,應做好心理調適並主動與學校輔導室聯繫,以便轉介到醫院心智科或各縣市特殊學生鑑定就學輔導委員會等機構,進一步的檢查,以便安置就學。同時,家長應和老師密切合作,以有效協助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適應。

  
二十三、需要特殊教育服務兒童的就學輔導
  
目前學校對特殊需求學生的就學輔導是經由以下方式安置:



























(一)



各類資優班:如一般智能優異、音樂、美術、舞蹈、體育等特殊才能資優班。



(二)



特殊班級:如啟聰班、啟明班、啟智班、啟仁班。



(三)



回歸主流:輕度或臨界智能障礙學生或視、聽障學生與一般學生共同學習



(四)



資源班:針對輕度、臨界智能障礙、學習障礙各類障礙學生之個別需要,進行個別化補救教學。



(五)



巡迴輔導班:提供回歸主流安置在普通班之視、聽障、資優學生,每週固定時數之教學輔導。



(六)



在家自行教育:重度或極重度障礙無法到校接受教育者,由輔導者每週到家輔導二小時


  各類型的安置方案皆需透過學校或省市縣市教育局的鑑定安置程序。

引用:http://www1.fnes.tpc.edu.tw/office/discuss/newfile12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