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去,就可發現曾麗燕和7歲的失聰兒女兒周穗淵感情特別好,女兒那一臉幸福的模樣,將媽媽那分呵護疼愛盡露無遺


































■林頌思與孩子們相處後,讓他重新開展自己的視野,認識了無聲世界的精彩與絢麗。
■活動協調員拉赫娜相信,只要努力再努力,他們一定能像正常人一樣,有機會圓自己的美夢。
■這裡的老師都是聾啞人士,更容易捉摸學生的需要,對學生來說,也更親切。
■父母支持小組的成立,其實就是希望能讓所有共同孩子的父母互相交流和扶持,才能幫助孩子更快的進入狀況。
■“將心比心”聾啞老師會更體貼和細心。
■中心會分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程度開班,有些更是以一對一的方式上課。


失聰天使(完結篇)
多一點陽光•少一份孤獨
助聾啞孩子闖出一片天



 


updated:2007-12-07 13:33:45 MYT


給他魚吃不如給他一支釣竿”,這是馬來西亞青年基督協會聾啞自助中心(Pusat Majudiri-Y YMCA)堅持的信念,該中心鼓勵聾啞孩子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讓他們生活多一份陽光,少一份孤獨。

檳城YMCA聾啞自助中心是全檳唯一、且設有父母支持小組聾啞中心的非政府組織,除了協助聾啞孩子學習如何與外界溝通、建立自我價值外,其最終目的是協助聾啞孩子的父母們能互相扶持。

很多一開始提著奶瓶、吃著奶嘴的小瓜,在中心度過無數個日子後,如今大都已能擺脫聽覺障礙,不只練就流利手語,有者更可以“開口”說話了。


16年前,YMCA聾啞自助中心在檳城成立。當時只是單純的想幫助一些失聰孩子建立生活機能,懂得管理自我的生活,數少少的,漸漸的竟發展至今天馬來西亞少數功能完整,且唯一設有父母支持小組的聽障中心。

今天,YMCA聾啞自助中心415名學員,學生年齡從2歲至15歲不等。與一般聽障中心最大的不同點是,它設有父母支持小組,旨在讓失聰兒童的父母互相扶持,為他們開設輔導課程,協助他們與孩子互動。

YMCA董事兼聾啞自助中心全職義工林頌思說,YMCA聾啞自助中心其實是為協助聾啞人士而設立,藉著訓練和教育,提供失聰孩子平等學習、工作及生活的權力。而父母支持小組的成立,
則希望能幫助聽障兒童的家屬親人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等,陪著他們一起邁向未來的人生。“更重要的是,父母支持小組給予家屬心靈一股強大的支持力量。”

林頌思曾是一名英文教師,在加入聾啞自助中心之前,他原是YMCA青年基督徒中心的主席,。聾啞自助中心成立後,他由開始的單純給予部分協助,到後來竟漸漸的了全情投入,成為現在的全職義工。

“在這裡幫忙期間,我被這個無聲世界裡的一舉一動深深感動了。”林頌思回想起當初加入聾啞自助中心這個大家庭的情景。他那是很單純的認為,他要成為全職義,而且要向聾啞孩子們學習。

展開視野•認識無聲世界

他笑說,“為想學成手語,我和孩子談‘條件’,我教他們英文,他們就教我手語,結果,我萬萬沒想到,到後來,反而是我跟不上他們了。他們除了聽不到或無法說之外,其餘的原來一點也不差,常常是他們話匣子一開,‘聊’得興高采烈時,我卻一句也插不進。”例如今日最流行什麼,哪裡的購物地點好,最新的手機款式和功能……等等等等,沒有一個話題是林頌思聽得明白的,這情況也常讓他感到納悶,究竟是誰在教誰啊?

他說,因為與孩子們相處,讓他重新開展自己的視野,認識了無聲世界的精彩與絢麗。

目前,他全心投入聾啞自助中心,平時除了教導孩子們英語外,也為他們設計許多課程和訓練。

“中心除了為失聰的孩子提供課後輔導、升學及職業諮詢、日常生活禮儀訓練外,還給予日間照顧,並安排他們參加國際交流課程。”

因為是非政府組織,所以“錢不夠用”也是常有的事,他說,中心平日都會舉辦或配合一些義賣會等活動向社會募款,籌得的款項一般用作資助中心的學員參加國際受訓活動、主辦講座、提昇中心設備等基本營運開銷。

林頌思說,中心是以較實踐和輕鬆方式來為聾啞者打開溝通大門,除了發音班,讓聲帶沒有問題的孩子接受語言訓練外,另還設有初生嬰兒的支持課程,提供失聰或弱聽嬰兒父母基本的心理建設及技術輔導,主要是幫助父母在發現初生嬰兒的聽覺有問題後,開始學習手語,以便將來協助失聰孩子及與孩子溝通。也就是說,孩子2歲之前,父母先到中心學習手語及接受輔導,2歲之後,父母可把孩子送到中心學習。

不僅如此,YMCA也成立了“聽礙之友”俱樂部,讓民眾及義工學手語、與聾啞人士互動,並舉辦系列社區活動。

或者,你可以由他們的口中,更進一步了解它究竟如何走進孩子的無聲世界。

樂與聾啞兒溝通

活動協調員拉赫娜不但懂得手語,還會說福建話,並聽得懂華語。和林頌思一樣,拉赫娜在10年前原只是YMCA內的員工,後來也成了中心的義工兼“靈魂人物”

“我所接觸的聾啞孩子,都是善良而單純的孩子,看到他們與世無爭、快樂知足的天真臉孔,我的心情即會放鬆下來。和他們溝通做朋友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看到他們一天比一天進步,我更覺得這份工作充滿意義。”

在這些年裡,中心也不斷地幫忙孩子們尋找就業機會,而令拉赫娜最感動的,就是好幾名學生都在畢業後有著不錯的發展,一些成功唸上大學,一些更成為著名的設計師。

“我們常會和學生保持聯絡,知道聽覺障礙並未為他們前途帶來太大的影響後,更是感到安慰莫名,我相信,只要努力再努力,他們也一定能像正常人一樣,有機會圓自己的美夢。”

她說,這裡除了學生,所有的老師也都是聾啞人士,所以學生們會感到特別的親切和熟悉,這也是孩子們更自在和快樂的原因。

學習手語應從小開始

1990年,鄧錦鴻和太太王美香提著奶瓶,抱著僅1歲多的孩子來到中心,無助地希望中心能幫助先天性失聰的兒子在接受基礎教育之餘,也能和太太一起在YMCA學習手語。為了這個決定,他們過後更舉家從威省搬到檳島。

“剛開始,我兒子瀚穎是中心內最小的學生,但現在他已經是最年長的一個了,他真的進步很多,是個聰明又乖巧的孩子。開始時的確很辛苦,但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太太及小女兒都能用通暢的手語和兒子溝通,這個決定,對我們的幫助真的很大。”

他說,現今很多父母仍覺得手語麻煩,乾脆不跟孩子溝通,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就了事,這樣是不對的。父母支持小組的成立,其實就是希望能讓所有有共同孩子的父母互相交流和扶持,才能幫助孩子更快的進入狀況。

“越小開始學習,就對孩子幫助越大,從不接受到完全接受,我們和孩子也一起走過來了,相信你們也會。”

YMCA重振媽媽信心

一眼看去,就可發現曾麗燕和7歲的失聰女兒周穗淵感情特別好,女兒那一臉幸福的模樣,將媽媽那份呵護疼愛盡露無遺。

“女兒很慢才學會翻身和走路,2歲帶她去打預防針時,護士發出了疑問,我們這才曉得,女兒原來是個失聰兒,哭得死去活來,最後還是接受了,並且陪她一齊並肩作戰。”

她說,初為人母,就擁有一個失聰孩子,剛開始的確很難接受,帶女兒出門時,一旦遇上她哭鬧不停又不懂得如何和她溝通時,她曾經一度害怕得不敢出門,整整兩年封鎖自己,才勇敢的跨出第一步,把女兒送到YMCA來,決定還女兒一個全新的人生。

“很奇怪,我和女兒來到YMCA後,真的重新‘活’了過來,這裡有和我一樣無助但又同時勇敢的父母,有著很多快樂又不斷求上進的聾啞孩子,他們的積極和活力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想法,這3年來,我和女兒一起學手語,3歲那年,她第一次開口叫了我一聲媽媽,當初的悲傷換來今日的感激,我相信上天其實待我不薄。”

她說,內向的女兒來到YMCA後,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大家一起來比手語的輕鬆環境,更讓她覺得自己其實和別人沒什麼兩樣,性格漸漸變得開朗。

“YMCA重振了我的信心,接觸了這裡的孩子後,讓我願意付出更多的愛心,我的人生價值觀也因此而不同。”


如果你家也有聾啞孩子或成員(不限年齡),這裡隨時歡迎你們的加入。


檳城YMCA聾啞自助中心
地點:211, Jalan Macalister, 10450 Penang.
電話:04-2288211 ext: 256(聯絡Rahela)
網址:www.ymcapg.com (光明日報/副刊•報導:林春蓮•2007.12.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