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ublished by 太陽報 on 2013/12/03 - in 健康 , 松鶴天地 

 

 

松鶴天地:您的健康- 珍惜聽力及早求醫

Published by  on 2013/12/03 - in 健康 , 松鶴天地 , 生活
 

339-P13-450x459文:陳國燊

聽力欠佳是不少長者都會面對的困擾,除了無法暢順地與家人及其他人溝通之外,也會影響長者失去自信心,放棄參加正常的家庭及社交活動,甚至引起安全問題。華裔人士對失去聽力存在不少誤解,導致失聰的病情愈趨嚴重。假如能夠及早求診,借助助聽器,病者是可以保持聽力不再損失,重過正常生活。今期的專題,我們找來兩位這方面的專家,向讀者提供一些有關聽力方面的專業意見。

長者聽力退減是正常現象,據統計,六十五歲至七十五歲的長者,三分之一會出現聽力減退的情況,而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更有一半人以上聽力大不如前。雖然聽力隨著年齡增加而減退是無可避免,但是如能及早發現求診,並借助儀器助聽,是可以保持所餘聽力,讓長者可以避免影響正常家庭及社交生活。

列治文耳鼻喉專科醫生王塗寧醫生(Lillian Wong)指出,每一個人都要靠耳朵和嘴巴去與他人溝通,假如聽力欠佳,聽不清楚其他人的說話,又不願意重覆發問,久而久之,就會放棄與其他人交往,將自己封閉起來。這種不願與人交往的行為,反而會加快聽力的消失。況且,假如一個人完全聽不到聲音,包括聽不到汽車聲或警號,對個人的人身安全都會構成威脅。

王醫生解釋,老年性失聰一般都是一對耳朵同時出現。因為是漸進式的,起初時不被患者察覺。這類患者通常在人多或嘈雜的地方聽不清楚他人的說話,特別對較高的音頻更難接收。失聰的問題不單在長者群中出現,年輕人也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喪失聽力,例如耳部受感染、患有膽脂瘤、耳骨硬化、耳鼓穿破或外傷等,都會令人喪失聽力。其他一些影響血液供應給耳朵的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微絲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腎病,以及某些藥物,也會影響人們的聽力的。一般的老年性失聰並不會引發併發症,但如果聽力喪失是因為細菌感染,更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如果未能根治細菌感染,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聽力衰退,一般和種族、飲食習慣等沒有關係,但和遺傳及身處的環境有關。聽力的喪失是漸進的,但也會因一次曝露於巨大聲響中而導致,因此,那些經常操作機械器具的工人,例如地盤建築工人、工廠工人及機場的地勤人員,因為經常處於巨大、尖銳聲響衝擊的環境中,他們在工作時就需要配戴耳罩。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後院剪草或使用電鋸,也應該配戴耳罩保護耳朵。黃醫生說,鼻咽癌是亞洲人、特別是華人常患的癌症,鼻咽癌會令患者的聽力突然減退,但通常只在一邊的耳朵發生,故此如果發現其中一隻耳朵聽力明顯減弱,就應馬上找醫生診治。

在討論老年性失聰時,王醫生解釋說,我們能夠聽到聲音、分辨聲音,皆因我們的內耳有一些排列有序的毛細胞(ear hair cells),當我們接收到外來的聲音時,這些毛細胞就會透過神經系統,把聲音訊號傳遞到大腦,由大腦辨認這些聲音。假如毛細胞出現損毀,人們就失去這些毛細胞所管轄聲音的分析和辨認能力,毛細胞無法將正確的訊息傳達到大腦,因此這患者就不能正確分辨聲音。這一類因毛細胞損毀而失去的聽力是無法挽回的,不過假如病患者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則可以藉助電腦技術的調校,而使聽力有所改善。

當被問及如何保護聽力時,王醫生認為,最重要是避免曝露於強大聲音的環境中。假如避無可避,則應配戴保護耳朵的耳罩。另一方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飲食均衡、經常做運動,建立強健的體魄,對保護聽力都是有幫助的。

王醫生指出,當家中有長者聽力出現問題時,家庭其他成員的配合至為重要。家人與這病者對話時,應找一個清淨的環境,面對面與這長者交談。不要在另一個房間或在長者的背後向他(她)說話,家人要理解這長者的聽力不如常人,要有耐性不斷重覆要說的話。作為病患者,首要是不要諱疾忌醫。不少人對助聽器有誤解,以為配戴助聽器會使聽力愈來愈差,其實不然,當他們使用過助聽器之後,便認識其好處。配戴助聽器糾正聽力,其實對腦神經同樣有好處,可以保持大腦對聲音的接收能力,維持有關部分腦神經的運作。

至於那非因其他原因引致失聰的病人,更加應該及早求醫。例如那些患耳硬化症或內耳細菌感染的病人,通過手術及藥物的治療,是可以消除病患而改善聽力。

松鶴天地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