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Mandy以手語老師的身份在主流學校內任教,以生命影響生命。

現在Mandy以手語老師的身份在主流學校內任教,以生命影響生命。

【文、圖:手語隨想曲 5 @香港電台】

試想像,假如你是主流學校裡一個有深度聽障的學生,你會如何學習?過程中又會遇上什麼困難?這正是鄧凱雯(Mandy)曾經的困境。

才一歲的時候,Mandy 就被發現有深度聽障——健聽人的耳朵,可以感覺1至3分貝聲音的存在;她卻要聲音達到100分貝的強度,才聽得見。她長大於健聽家庭,自小父母對她說,「你是一個正常人,只是聽得比人差而已。」正因如此,她被安排到主流學校上學,夾雜在健聽同學中間,一同用口語來學習。不難想像,過程並不輕易。

為了趕上正常人的生活,Mandy 從小在家人敦促下訓練口語發音,現在她說起話來跟健聽人無大分別,代價卻是童年經歷很大壓力。「好多人問我小時候有什麼童年回憶,我全部都是發音、發音、上堂、發音……」她回憶,小時候父母時常糾正自己的發音,每次她都很想反抗。

Mandy(鄧凱雯)自出生以來已有深度聽障,童年往事内容總離不開重覆又重覆地學習發音。(圖:香港電台)

Mandy(鄧凱雯)自出生以來已有深度聽障,童年往事内容總離不開重覆又重覆地學習發音。(圖:香港電台)

縱然從小被灌輸「我是正常人」的概念,又在健聽人的世界生活,Mandy 卻不時對自己的身分產生疑問。「我是否正常人呢?心態上是,但 physically 不是。」她自知身體構造與健聽人有別,但又從來沒接觸過聾人和手語,因此兩個身分都讓她覺得有所距離。「我覺得自己不是聾人,但更加不是健聽人。那麼我是什麼人呢?」這是 Mandy 心裡的問號,也是許多聽障人士的問號。

八年前 Mandy 因為做義工的緣故,認識了一班聾人,學習了此前從未接觸的手語。她發現手語其實可以用來幫助許多人——例如那些跟自己當年情況相近的聽障學生。「我細個也在主流學校讀書,那時只有口語,沒有手語。他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和我十幾年前所遇到的差不多……好想做返啲嘢,用我的方法去幫他們。」

如今 Mandy 在主流學校做手語老師,目標是讓聾健學生都掌握口語和手語兩種語言能力,同時締造共融的學習環境。負責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的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高級項目主任姚勤敏指出,不少在主流學校就讀的聽障學童智力正常,卻因溝通和語言問題導致在社交、學習方面出現困難。他期望,計劃可以有助他們學習。「假如口語學習有限制,也可以用另一種語言(手語),就算好聾都可以有效學習。」

盧覓雪與Mandy初次見面,兩人以手語溝通。(圖:香港電台)

盧覓雪與Mandy初次見面,兩人以手語溝通。(圖:香港電台)

在港台節目《手語隨想曲5》的「無聲協作」環節中,嘉賓盧覓雪跟 Mandy 上一節健身課,以體驗聾人學習的滋味。最初 Mandy 用口語講解,戴上耳塞的盧覓雪只得讀唇,卻仍能理解大部分內容。及後 Mandy 改用手語解釋健身動作,事前已上了手語課的盧覓雪雖覺有難度,但漸漸亦能與 Mandy 建立溝通,以至更明白聾人學習的情況。「易地而處,假如之後我在一些處境遇上聽障人士,我有信心我可以 OK 地和他們相處。」

推廣手語的電視節目系列《手語隨想曲》來到第五輯,節目長度由原來的五分鐘增至半小時,内容更為豐富。《手語隨想曲5》節目(本集3月26日播放)逢星期日晚9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放;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