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蘭學習手語與聽障人士溝通,亦希望大眾能用平等態度對待他們。

 


聽不到的說話,他們用手語細訴;那個無聲的世界,他們用自己的一雙手架起橋樑,通往外邊的國度。


黃惠蘭是「龍耳社」的幹事,23年前已學習手語,多年來樂此不疲為無聲世界擔當繙譯義工。當年仍在銀行上班的黃惠蘭,一天在巴士站見到一班聽障人士指手劃腳地溝通,引發她好奇去學手語,為能學以致用,她更到社區中心做義工,為聾啞人士作繙譯,過程中,她不單與他們成為朋友,更得以了解聽障人士的心理。




早前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辯論,也安排了手語繙譯照顧聽障人士。無綫電視畫面

國際間無統一手語

「聽障人士較為容易敏感,有時說話者一個不經意嘅眼神,就可能以為講緊自己,所以我哋會盡量留意避免令佢哋誤會。」黃惠蘭說,聽障人士中,有些不懂手語的長者和痙攣人士,難於表達自己,容易患上情緒病;有些在表達時會下意識動作較大,旁人不明白會誤以為他們舉止粗魯。
現時國際間甚至群體上都沒有統一的手語,所以學懂基本手語,也未必可完全理解聽障人士的意思。
黃惠蘭笑說:「有時反而要從聽障人士身上去學一啲難繙譯嘅名詞;而比較年輕嘅,因為識得上網吸收訊息,都會用『O嘴』、『chok』、『𤓓』等潮語去溝通。」不過由於手語表達所限,聽障人士思維一般較為簡單,「對佢哋解釋一件事,要用最淺白嘅意思,一啲複雜啲嘅話題如政治等,佢哋就未必能夠理解」。
龍耳社的成立,源於四年前一位嚴重弱聽的大學畢業生李菁因深感受社會歧視而輕生,其姊李鸝和十多位好友希望藉着成立這個組織,日後能幫助更多聾人解決問題。「聽障人士最想嘅係大家用平等態度對待,而且佢哋做嘢可以好叻好專心,佢哋喺美術同設計方面其實都好有天份」。目前香港約有20萬聽障人士,但當中不足兩成懂手語,黃惠蘭最希望有更多繙譯中心,協助聽障人士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


 


引用: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4104/20120328/727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