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 2014年03月23日 05:34

 

體驗無聲生活與聾人共融
嘉賓親身感受聽障人士學習時遇到的困難
體驗無聲生活與聾人共融
“走進無聲生活體驗日”嘉賓專場昨日舉行
 

    活動主辦單位冀完善無障礙設施

 

    體驗無聲生活與聾人共融

 

    聾人協會主辦、社工局贊助的“走進無聲生活體驗日”前、昨一連兩日舉行,旨讓參與者透過不同形式活動,體驗聽障人士的成長與生活,加強對他們的了解,促進傷健共融。主辦單位認為因聽障難以察覺,聾人的困難和需求易遭外界忽略,期望當局站在聽障人士角度制訂策略,完善無障礙設施。

    外界易忽略誤解

    體驗日嘉賓專場昨日上午十時假聾人協會會址舉行,中聯辦社工部處長級助理林丹紅,立法議員何潤生、陳虹,社工局復康服務處職務主管蘇志群,教青局教育心理暨特殊教育中心職務主管蔡曉真,以及政府部門代表等出席。

    聾協理事長黃亞平、總幹事劉雪雯表示,以往澳門的復康工作尚未發展時,未能及早發現聽覺問題,不少聾人因而錯過復健黃金期,無法學習口語。加上社會缺乏對聽障人士、無障礙設施及手語的認識,日常溝通不良嚴重影響聽障人士的生活、學習、工作及人際互動。雖近年社會意識有進步,但聲音是無形的,聽障人士的聽損嚴重程度外人難以知道,甚至單憑外觀也很難分辨出聾人,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和需求,容易遭外界忽略和誤解。

    盼增無障礙支援

    本澳現時的無障礙設施未能有效關顧聽障人士的需要,如火警閃燈裝置、減低助聽器嘈音的聲音系統,應增設在公衆場所及公屋等地方,作為社區無障礙設施一部分,當局亦要站在聾人角度制訂策略。除硬件外,加強大衆對於聽障人士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因此該會首次舉辦是次活動,讓參與者親歷“無聲生活”,以同理心反思聾人面對的挑戰,促進傷健共融。

    現場設不同形式活動如無聲體驗、兒童手語專場,讓參與者認識聽障兒童學習需求、輔具及無障礙設施效果、手語使用及溝通模式,以及聽障人士日常生活的困難。

 

 

    本報記者 梁碧琪 蔡小姍 報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