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家建議 教嬰兒簡單手勢 有益語言發展


美國8個月大的寶寶萊莉,想喝牛奶時就會用手指在手掌上拍,讓媽媽曉得。想要吃更多穀類食品,就會用指尖互碰表達。要球、要書,或要玩具狗,半句話都不用說,媽媽就懂,因為這些都是媽媽教的。

很多人可能會問,嬰兒並不是聽障,為什麼要教他們比手勢呢?她的媽媽是名西班牙語譯者,由於和女兒無法溝通,為了消弭彼此的沮喪感,於是買書和錄影帶教她。

她說:「這能讓小孩覺得較可掌握情境,能有較多的選擇。」


 聽力正常和聽障的小孩一樣,對手勢的理解,比語言來得早。 專家指出,近來有關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腦中控制嘴巴和說話的部位,和控制手和手勢的部位有很多的重疊,而且是一起發展的。



專家說,在嬰兒還不會說話前,教他們比簡單的手勢,能啟動語言和溝通過程,刺激智力發展。不僅如此,還有諸多好處,包括增加語彙、增進親子關係、讓他們更有自信,在「令人頭痛的兩歲」時,還可減少他們鬧彆扭的次數。 加州兩位兒童發展專家2000年以他們設計的手勢作研究,得出的結論特別令人感興趣。

戴維斯加州大學艾奎多洛Linda A-credolo)和加州州立大學的葛德溫Susan Goodwyn)研究發現,一到兩歲時用他們那套比手勢方法的小孩,與未用的小孩相較,智商平均高出12 美國手語專家和幼兒發展專家賈西亞Joseph Garcia)的研究,也讓人覺得很有意思。他出的書和錄影帶「和寶寶比手勢:在他們說話前,如何與他們溝通」,大受歡迎。 據他研究發現,失聰父母所生聽力正常的小孩,比聽力正常父母的小孩,更能表達他們的需求。

他發現,透過手勢,父母和幼兒的溝通在8個月大時就可開始,不必等到1618個月大時。 這項研究讓很多父母很想教幼兒這套方法,這類的書和錄影帶需求劇增。根據艾奎多洛葛德溫那套方法寫的書「寶寶比手勢:如何在幼兒說話前與他們溝通」,也是大賣。還有一家分公司專門訓練老師教這套方法。



不過,艾奎多洛提醒爸爸媽媽們,學手勢不是要讓幼兒高人一等,這不是培養聰明小孩的花招。要學習,主要是要讓寶寶可以表達他的需求和所見事物,讓你們可以一起分享他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