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瑞麟04 (---.dyn.MIT.EDU)
日期:   04-01-06 04:29

又產生一些想法,所以再補充幾點:

1. 討論「殘廢」、「殘疾」、「瞎子」(台語「青瞑」)
、「聾子」(台語「臭耳人」)、「啞吧」(台語「ㄟ
夠」)、「白痴」、「跛腳」到「殘障」、「盲人」、
「聽障」、「語障」、「身心障礙」、「失能」等等
用詞的演變,並不只是一個翻譯問題。因為它們是伴隨
著華語文化本身而演變的。每個語言文化都會有它們自
己的一套稱呼「身心障礙者」的用詞,它們構成一個分
類系統,而且在歷史中演變。從這些用詞的分類系統和
演變,可以看出一個文化對待身心障礙者的態度,以及
相應的人權觀念和思想。而這些語言線索的追蹤應該構
成一個「身心障礙者」的歷史研究之重要的一部分。

2. 如果要討論英語中已成氣候的 disability studies 的翻譯,
那麼我想「身心障礙研究」或「失能研究」是較好的譯
詞,最好不要用「殘障研究」。可是,這並不意味我們
要把「身心障礙」這用詞回溯到過去,去替代在過去常
出現的「殘障」、「瞎子」、「跛腳」甚至「殘癈」等。
那些用詞在過去的歷史脈絡中,當然應該如實呈現。

3. 身心障礙的STS 研究應該是很值得開發的領域。科技
器材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個人功能和社會關係之協助。例
如網路對聽障者的幫助。聽障者的STS 研究的好題材可
能不是助聽器,而是網路。因為聽障者不只是失去聽力
而已,他們通常還失去是「溝通能力與機會」和「社交
能力與機會」(幾乎所有類型的身心障礙者都會有後一
個困擾)。由此觀之,可以想見網路對聽障者是多麼地
彌足珍貴了。另外,我常常在想:電腦語音系統的發展,
都只考慮到正常人的「語音輸入」,從未考慮到讓電腦
能聽懂南腔北調--所以沒有人去開發「電腦助聽器」
(讓語音系統聽懂各路人馬說話,立即顯示在銀幕上)。
不管如何,如果有人要研究網路與聽障者(肢障者也是)
的關係的話,我應該是很好的研究對象之一吧....:-)

瑞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