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聽障人士近八成深感學習及事業發展障礙 -- 中央社 2001/10/0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九日電
國內醫界估計,每千名新生兒就有一人可能是重度聽障,每千名學齡前兒童就有兩人罹患輕度或中度聽障,聽障人口如此之多,根據科林聽力保健中心與台北體育學院教育學程中心教授韓福榮合作調查顯示,將近八成的聽障人士深受學習及事業發展問題所苦,對環境存在極大的不安全感。
這份調查的對象是二百五十位年齡十五歲以上的聽障人士,調查顯示近八成的人深受學習及事業發展所苦,超過五成的人在健康與家庭生活方面有程度不一的困擾,更有三成以上的聽障人士迄今未使用任何聽力輔具的協助。
這是近年來首見最大規模的調查,調查同時發現,八成七的人聽障受訪者反映外語學習資源的不足,八成的人反映無法跟上他人學習速度,七成以上的人覺得自己有表達能力越來越差、學習範圍及項目受限、接受資訊管道少等困擾。
另外,在事業發展方面,八成人覺得政府協助就業機制不佳、就業機會少、工作升遷機會有限,而且此類問題又對十五到二十四歲的青少年及三十五到五十四歲的壯年聽障人士而言最感困擾。
進一步詢問,六成的聽障受訪者擔心自救能力不足應付緊急狀況,因為聽力不好,超過五成以上的受訪者擔心不能分辨對方是好人或壞人,不知危險所在,女性對於此類問題的困擾程度又比男性為高。
韓福榮指出,國內醫界統計,每千名新生兒就有一人可能是重度聽障,每千名學齡前兒童可能有兩位罹患輕度或中度聽障,再加上兒童感冒所併發的中耳炎及聽力退化的老年人,目前國內弱聽人口眾多。但由於聽力退化的過程相當緩慢,以致許多人都忽視了聽損的嚴重性,甚至當弱聽的情形出現時,多數人也歸因於老化。
為能導正民眾的錯誤觀念,擴大服務更多弱聽及聽障朋友,科林公司已正式成立「科林聽力保健中心」,備有專業的聽力檢查室及相關設備,若民眾有任何聽力上的問題,科林聽力保健中心的專業聽力師將進行包括諮詢、耳鏡檢查、聽阻聽力檢查、語音聽力檢查、純音聽力檢查、真耳測試檢查等完整聽檢程序,了解民眾弱聽的原因及聽損程度,給予專業建議。
民眾如有弱聽的情形,應立即尋找合格的聽力師鑑定其聽損程度並選配合適的助聽系統,一樣可以回歸往常的生活,重拾良好的聽覺品質。查詢電話:(0二)二三七五二八八二 。
|
輔具器材缺乏 聽覺有障礙-公視
公視新聞郭美芳/彭耀祖採訪報導
歡迎回到新聞現場,繼續帶您關心,社會對聽障人士的照顧是不是一直存在著缺口,根據今天公佈的一項調查報告,國內目前仍然有三成以上的聽障人士,在生活上沒有獲得任何聽障輔具器材協助,這樣的情形,會對聽障朋友造成什麼樣的困擾,請看我們的報導在今天公佈的聽覺無障礙空間調查報告中,可以發現兩百五十位受訪的聽障人士,八成以上都表示有學習速度落後、就業機會不多的困擾。 剛從大學畢業的惠珍,高三的時候裝上了人工電子耳。雖然聽得到了,不過,還是沒有辦法和一般的聽人一樣。李振輝認為,聽障人士的無障礙環境,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重視。因為許\多人誤以為補助聽障人士裝了助聽器材,就能解決一切的問題。除了助聽器,台灣在最近幾年才開始引進這些輔助儀器,增加聽障人士生活上的便利性。不過,期待能夠走入社會的聽障人士覺得,這些顯然不夠。
|
聽覺無障礙 學習才能好自在-台灣立報
【記者陳恆光台北報導】
根據「2001聽覺無障礙空間」調查報告顯示,近8成聽障人士深受學習及事業發展問題所苦,超過6成以上則表示,非常擔心本身自救能力不足以應付緊急狀況;此外,有3成以上受訪者至今仍未接受任何聽力輔具協助。顯見國內「聽覺無障礙空間」的教育、環境仍嫌不足,需社會大眾及相關單位重視及協助。
科林聽力保健中心與台北體院教育學程中心昨日共同發表「聽覺無障礙空間」問卷調查結果,同時展示多項聽力輔助器材、日常生活警示設備,希望具體推廣無障礙空間的概念。這項調查於今年6月26日至8月21日間進行,針對250位15至65歲的聽障人士,訪問他們在學習、事業發展、人身安全、社交與人際關係、公共環境、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家庭生活等面向的生活滿意度。
結果發現,聽障朋友除深受學習、事業發展問題及緊急應變能力所苦外,其他生活面向也有超過5成聽障者有程度不一的困擾。學習方面,87.5%的受訪者認為「外語學習資源不足」,80.3%覺得「無法跟上他人學習進度」,還有7成以上的人反應「自己表達能力越來越差」、「學習範圍及項目受限」、「接受資訊管道少」等困擾。
在事業發展方面,有80.4%的聽障者覺得「政府協助就業機制不佳」,80.2%認為「就業機會少,不易找工作」,78.9%則感到「工作升遷機會有限」。此外這類問題又對15至24歲的青少年,及35至54歲正值壯年期的聽障朋友最感困擾。
人身安全部分,62.2%的受訪者擔心「自救能力不足以應付緊急狀況」,超過5成以上害怕「不能分辨對方式好人或壞人」、「環境敏感度低,不知危險所在」,其中,女性聽障者對此問題之困擾更甚於男性,顯示面對變化急遽的社會環境,聽障朋友充滿著極大的不安全感。
另外,對於國人專業聽檢知識不足,及部分聽障者仍未使用聽力輔具的情況,科林中心聽力師黃銘緯指出,正確的聽檢程序應包含諮詢、耳鏡檢查,及聽阻、語音、純音、真耳等聽力檢查,共6個步驟,並經由評估後的結果選配適合的助聽輔具,以舒適為原則,慢慢適應周遭的聲音,再視個人情況與聽力師討論、調整,創造較好的聽覺品質。
|
聽不見 她更努力看清世界-台灣立報
聽障教育逐漸改善 「2001聽覺無障礙空間」調查結果 71.2%的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以上
【記者陳恆光台北報導】
雖然聽障朋友求學過程相當艱辛,但是近年來聽障者的教育程度已逐漸提高,以「2001聽覺無障礙空間」調查中的受訪者來看,其中就有71.2%的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以上。
對於聽障教育的發展趨勢,台北體院教育學程中心教授韓福榮指出,現今啟聰學校裡國小部學生人數銳減,國中部及高中職部學生素質變化,而幼稚部招生情況也較多變。另外,普通國中小啟聰班學生人數減少許多,因而轉型成為資源教室,或者直接在普通班就讀,加上目前普通高中職廣收聽障學生,使得他們就讀大專院校機會提高,大專以上學歷的聽障者日漸增加。
雙耳失聰的陳惠珍(見右圖╱黃子倫)表示,長久以來自己都在普通班級上課,雖在求學過程中,常需獨力克服許多事情,但這也讓她在踏入社會後,能隨即適應整個社會情況。相較於此,在特殊教育學校或班級中,雖在求學過程較為順利,卻也可能導致某種程度上的依賴,使得大家在出社會後無法適應。
她說,現今許多學校採資源班的作法相當不錯,不僅讓特殊班級回歸主流,讓聽障學生有機會與一般學生接觸,同時兼顧她們的特殊需求,在一些課程中給予她們加強輔導。
現為達輝公司資訊技術工程師的陳惠珍,剛從交通大學畢業1年多,5年前藉由裝設人工電子耳與助聽器,才恢復些微聽力,並得以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對於自己的求學過程,她表示,其實國中小時只有輕中度聽力障礙,大致上都還聽得到一些聲音,加上那時根本不知有啟聰學校,所以一直都在普通班上課,後來並考上景美女中。
不過,就在高一時,僅剩的聽力竟全部失去,無助又不知尋求資源的她,只好要求老師將她排在最旁邊的座位。她說,當時所能想到的,只是希望老師給她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讓她能夠好好自修,若是遇到課業上的難題,就在課後請教老師。
到了大學時,雖然已裝設聽力輔具,但在學習上其實仍有許多困難。大學課堂不像高中那麼安靜,常會有許多吵雜聲音,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聽不到教授講課內容,還好同學們都相當熱心,總是借她整理好的筆記,經常提醒她何時要考試,讓她能夠順利地從大學畢業。
|
8成聽障者因事業與學習所苦 6成遇到危險無法應變 2001/10/09 14:53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份「聽覺無障礙空間調查報告」出爐,報告中顯示將近8成的聽障者深受學習與事業發展問題所苦;超過6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擔心本身自救能力不足以應付緊急狀況;此外,更有3成以上的聽障人士至今仍未接受任何聽力輔具的協助,顯見「聽覺無障礙空間」教育及環境仍顯不足。
致力服務聽力保健的「科林聽力保健中心」9日發表全台第一份「2001聽覺無障礙空間調查報告」,這是首次大規模針對聽障人士生活層面所做的專業調查,此次問卷調查是由科林聽力保健中心與台北體院教育學程中心韓福榮教授共同合作,針對250位年齡15歲以上的聽障人士,訪問他們在學習、事業發展、人身安全、社交人際關係、公共環境、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家庭生活等面向的生活滿意度。
調查報告顯示,聽障人士除了深受學習、事業發展問題及緊急應變能力所苦,其他生活面向包括社交與人際關係、公共環境、心理健康、身體健康與家庭生活,也有超過5成的聽障人士有程度不一的困擾。
在聽障者學習方面,有87.5%受訪者表示「外語學習資源的不足」,80.3%表示「無法跟上他人學習速度」,另有7成以上的人反應「自己表達能力越來越差」、「學習範圍及項目受限」、「接受資訊管道少」等困擾。
至於事業發展方面,80.4%受訪者表示「政府協助就業機制不佳」,80.2%表示「就業機會少,不易找工作」,78.9%表示「工作升遷機會有限」。此類問題又對15-24歲的青少年,以及35-54歲正值壯年期的聽障人士而言,最感困擾。
人身安全方面,有62.2%受訪者表示「自救能力不足應付緊急狀況」,超過5成以上的人表示「擔心不能分辨對方是好人或壞人」,以及「環境敏感度低,不知危險所在」,女性對於此類問題的困擾程度又比男性為高。面對變化急遽的社會環境及風氣,聽障朋友充滿著極大不安全感。
科林聽力保健中心總經理林文正表示,報告中所反應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但卻顯示出聽障人士急需協助及生活中的困境,尤其聽障所伴隨而來的人身安全問題及學習與事業發展,更是現階段最需獲得解決的難題。
林文正表示,其實目前已有相當多助聽輔具可直接提供聽障人士生活中實質上的幫助,像是「環境助聽系統」便可將電線圈迴路控制系統連接於門鈴、電話鈴聲、煙霧警報器及防盜警示器等處,讓聽障人士擁有安全無虞的生活空間。「調頻式助聽系統」也可協助聽障生在上課時更清楚聽見老師的聲音,提高言語理解能力與學習意願。
有鑑於國人對專業聽檢知識的不足,科林聽力保健中心也提出正確的聽檢程序應包含諮詢「耳鏡檢查」、「聽阻聽力檢查」、「語音聽力檢查」、「純音聽力檢查」、「真耳測試檢查」等六個步驟,並經由評估後的結果選配合適之助聽輔具,以舒適為原則,慢慢適應周遭的聲音,並視個人情況與聽力師討論及調整,創造絕佳的聽覺品質。
|
■聽覺無障礙空間問卷調查出爐
中華日報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國內第一個針對聽障人士生活層面所做的專業調查昨(九)日出爐。 擔任這項調查的「科林聽力保健中心」指出,報告中顯示將近八成的聽障人士深受學習及事業發展問題所苦,超過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擔心本身自救能力不足以應付緊急狀況。此外,更有三成以上的聽障人士至今仍未接受任何聽力輔具的協助。<顯見國內「聽覺無障礙空間」教育及環境仍顯不足,聽障人士在日常生活所面臨的各項困難急需社會大眾及相關單位重視與協助。
此次「聽覺無障礙空間」問卷調查是由科林聽力保健中心與台北體院教育學程中心韓福榮教授共同合作,針對二百五十位年齡十五歲以上的聽障人士,訪問他們在學習、事業發展、人身安全、社交、人際關係、公共環境、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家庭生活等面向的生活滿意度。
報告中顯示,聽障人士除了深受學習、事業發展問題及緊急應變能力所苦,其他生活面向包括社交、人際關係、公共環境、心理健康、身體健康與家庭生活也有超過五成的聽障人士有程度不一的困擾。
調查的重要數據如下:
一、學習方面:有百分之八十七點五的受訪者認為「外語學習資源的不足」,百分之八十點三「無法跟上他人學習速度」,另有七成以上的人反映「自己表達能力越來越差」、「學習範圍及項目受限」、「接受資訊管道少」等困擾。
二、事業發展:有百分之八十點四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協助就業機制不佳」,百分之八十點零二的人認為「就業機會少,不易找工作」,百分之七十八點九的受訪者認為「工作升遷機會有限」。
此類問題又對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少年,及三十五至五十四歲正值壯年期的聽障人士而言最感困擾。
三、人身安全:有百分之六十二點二的受訪者認為「自救能力不足以應付緊急狀況」,超過五成以上的人「擔心不能分辨對方是好人或壞人」及「環境敏感度低,不知危險所在」,另女性對於此類問題的困擾程度又比男性為高。面對變化急遽的社會環境及風氣,聽障朋友充滿極大的不安全感。
科林聽力保健中心總經理林文正表示,報告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但卻顯示出聽障人士急需協助及生活中的困境,尤其聽障所伴隨而來的人身安全問題及學習與事業發展,更是現階段最需獲得解決的難題。
其實目前已有相當多助聽輔具可直接提供聽障人士生活中實質上的幫助,像是「環境助聽系統」便可將電線圈迴路控制系統連接於門鈴、電話鈴聲、煙霧警報器及防盜警示器等處,讓聽障人士擁有安全無虞的生活空間。
「調頻式助聽系統」也可協助聽障生在上課時更清楚聽見老師的聲音,提高言語理解能力與學習意願、 其次,台北體院教育學程中心韓福榮教授也表示,聽障者本身或是家人都應對聽障問題抱持正面態度,聽力復健是長期而專業的過程,唯有長期經營與諮詢才能擁有良好的聽覺品質,並藉各式助聽輔具的協助與搭配,培養個人獨立、自信的人生觀,學習如聽人般輕鬆、自在的生活。
韓教授也建議,教育單位應提出完善的教育及就業輔導計畫,培訓就業技能,企業單位則應對聽障人士持開放態度,相對地,聽障人士本身也應培養積極、獨立與負責的工作態度,與企業、人際間保持良性互動與溝通。
有鑑於國人對專業聽檢知識的不足,科林聽力保健中心也提出正確的聽檢程序應包含諮詢→耳鏡檢查→聽阻聽力檢查→語音聽力檢查→純音聽力檢查→真耳測試檢查等六個步驟,並經由評估後的結果選配合適之助聽輔具,以舒適為原則,慢慢適應周遭的聲音,並視個人情況與聽力師討論及調整,創造絕佳的聽覺品質。
引用:http://www.ear.com.tw/newspaper/1009.htm
|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