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
比畫動作變聲音 由南台科技大學等多所南部大學共同研發的手語手套,將它戴上手,會隨著手語的動作而發聲「說話」,可望讓聾啞人士走出無聲世界,輕鬆和一般人對話。 先天聽障者的聽神經先天缺陷,聽不到外面的任何聲音,也無從學習說話,只能透過手語和外界溝通。問題是,一般人大都沒學過手語,很難跟聽障者溝通。 南台科大電機工程研究所教授陳世中長期觀察聽障者,並請出他的老師、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教授羅錦興協助,加上台南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及台東大學等校的專家學者,一起打造這套以手語手套為主的互動式台灣手語辨識學習系統。 陳世中表示,這套系統分為手語手套、硬體控制盒、手套和電腦的人機介面視窗3大部分。手套的每根手指彎曲處都裝有彎曲感應器,手腕關節附近再裝上加速度傳感器,當手部在比畫動作時,可判斷手部活動空間位置與軌跡,最後再透過USB控制盒,將資料傳輸到電腦,轉換為語音。 可辨識九成文字 這套系統已能成功辨識9成以上的文字,但由於手套目前還無法精準判斷手指和手指之間的距離,在「我」、「開車」及「他」等字句的辨識率仍低,還有待突破。 儘管如此,陳世中認為這個研究已跨出重要一步,今後若能加強手指間距離及方位的掌控,並以PDA取代電腦,這些聾啞人士就能戴著手語手套趴趴走,把心裡所想的話「講」給別人聽。 【2007/11/2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