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11.07.28

  先天性聽力缺損是臨床上相當常見的一種疾病,但傳統新生兒聽力篩檢普及率低,且無法偵測輕度及晚發性聽損,台大醫院率先結合耳聾基因變異篩檢,過去一年來,已在1千多名新生兒中篩檢出17人異常,篩檢率較傳統新生兒聽力篩檢增加1倍,相關研究成果已獲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接受刊登。

  ■及早篩檢 早期介入治療

  傳統新生兒聽力篩檢是利用耳聲傳射,再經由腦波解讀其受試嬰兒聽力是否正常,但這種 物理性測試方式只能偵測出中重度聽力缺損,加上檢測儀器目前並不普及,以致於國內新生兒聽力篩檢率還不到5成,且偽陽性明顯偏高。

  因此,台大耳鼻喉部、基因醫學部與小兒部新生兒科建立跨科部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檢平台,至今完成1千多名新生兒聽力篩檢,傳統聽力篩檢僅篩出8人聽損,採用基因篩檢技術又篩出另外9名個案,其中3人已發病證實有聽損,其餘6人則密切追蹤中。

  台大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表示,這項基因篩檢技術是採新生兒腳跟血,製成血片,利用血片中的細胞核,到實驗室進行「即時定量PCR分析」,就能偵測出個案是否為輕度或晚發性聽損高危群,並透過定期追蹤,早期介入治療。

  ■產前篩檢 有倫理考量

  蘇怡寧強調,基因變異在兒童聽損中扮演重要角色,台大使用的嬰兒腳跟血製成血片的方式進行檢驗,可長期保存與運送,偏遠地區不便接受聽力篩檢的新生兒,經郵寄血片即可送檢,未來若能納入國家政策,將可補強傳統新生兒聽力篩檢不足。

  此外,一種臨床上常用的Aminoglycoside廣效型抗生素,一般人注射了問題不大,但若帶有粒腺體某段基因變異者卻會引發聽力受損或惡化,針對帶因者,台大都會提供小卡片讓民眾就醫時隨身攜帶,且已行之多年。

  蘇怡寧說,基於倫理考量,目前耳聾變異基因篩檢只用於生下的第1胎為聽損小朋友,準備懷2胎的媽媽,可透過這項技術進行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