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人不太有機會和聾人一起開會,所以在開會的時候,常會不知該注意些什麼,這會有二種狀況,一種是使用手語來進行會議的討論,另一種則是由手譯員或口譯在旁協助翻譯。


首先,假如主席是聽人的話,要先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論手譯員的手語有多好,手譯的速度是否能跟上主席的說話速度(通常如果你在會議前詢問手譯員,手譯員多半會回答依主席原本說話速度即可),在口語轉譯成手語的過程(或手語轉譯成口語)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失真,而手譯員的挑戰就在於如何減少失真的狀態。


開會和演講、課程不同的地方就是互動和被動的差異,通常一場演講是由主講者敍述自己的觀點或意見,課程則是由老師說明教學內容,所以對於參與者來說,較屬於被動的狀況。


而開會則是針對某個議題,詢問大家的意見,並且達成共識或結論,所以對於參與者是需要主動的。


因此,開會時,身為主席(不論是聽人或聾人,使用手語或口語),就要很注意,每位與會者是否都能清楚明白討論議題的重點,並且能讓與會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真正達成共同討論的目的。


如果主席自己使用手語或口語,那麼要注意在會議時,每位參與會議的聾人,是否都有在注視發言者或手譯員的手語,並且了解發言者想要表達的意見,如果有必要,則由主席(手語)再重覆一次發言者所要表達的意見,確認發言者的意見沒有被誤解。


通常,除去手口譯的問題後,聽人和聾人一起開會,最重要的部份,就是聽人如何適應聾人開會的節奏,聾人如何跟上聽人的開會節奏。


原則上來說,聾人擅長的溝通模式是互動式的溝通,也就是說在提出一個議題時(不要花太長的時間解釋來龍去脈),聾人會用發問的方式來更進一步的詢問,也可能是私下詢問其他聾人剛剛提出的議題內容是什麼意思,所以主席提出一個問題後,不要馬上詢問結論或要求大家投票。


主席需要給大家一點時間來詢問,或私下討論,甚至主席可以逐一詢問大家是否有什麼想法或意見,只要給大家發言機會,有意見的人,或不了解的人,都會表達的。


只是主席也要注意不要讓主題被帶走,也就是說要隨時提醒大家討論的重點在那裡,現在需要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還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果一不小心,很有可能會議變成聾人二二成群聊天敍舊的場合,或無法收尾的漫長會議,或是討論半天不知道結果是什麼的狀況。


 


其實很簡單的就是,聽人在開會時,有少數聾人加入會議時,請不要把聾人當成隱形的,或者無視於聾人想法,因為通常聾人想發言時,多半會因為手譯速度或主席為掌握會議進度,而找不到適當時間點發言,其實聾人很想參與大家的討論的。


 


如果是聾人在開會時,少數聽人加入會議時,最好是聽人本身手語程度已能溝通,建議是不要找與會者(手語順暢)協助口譯,因為這會造成對方無法完全的投入會議的討論。


如果真的有需要,可另請口譯員來協助口譯,口譯員的口譯功力很重要,對會議內容也需要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對與會者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要不然很容易口譯不順,或者沒有把重點口譯出來,如果真有必要,口譯員是要有勇氣再詢問發言者要表達的重點在那裡!


 


所以聽人與聾人一起開會,彼此尊重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聽人聾人彼此間用口語手語私下討論,忽略了會議的進行。


 


PS:一般來說,如果是聽人使用手語,然後一旁有口譯員在把手語轉譯成口語時,多半聽人會受到口譯聲音的影響,而導致手語不順或中斷,需要很大的集中力,完全不把聲音聽進去,慢慢練習,才能把手語打順,而不受口譯的影響。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niehbaby/article?mid=319&prev=324&next=21&l=f&fid=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