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款針對聽障人士設計的智能眼鏡在廣州市「天青杯」比賽中脫穎而出,榮獲二等獎。這款基於「增強現實技術」(AR)的智能眼鏡,可通過語音文字即時翻譯功能,滿足聽障者與人高效溝通的需求。據了解,該項目團隊的發起人石城川便是一名聽障人士,而專案研發的初衷也與其的個人經歷有關。
團隊的發起人石城川在11歲時因為腦膜炎治療用藥不當而導致聽力完全損傷,變成了重度聽障者,即便是助聽器也無法帶來任何幫助。據《南方都市報》報道, 2011年,憑著頑強的毅力,他以超過一本分數線41分的成績,從四川樂山考入暨南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石城川說,雖然自己可以正常說話,也會一點點手語,但因為聽力障礙,別人跟他交流多半還是要靠手寫。生活學習上的不便讓石城川萌生了研發的念頭,「希望有這樣一個產品,可以幫助聽障人士更好地融入正常生活。」
在校時,石城川以優秀的成績獲得學校「自強不息」之星,還獲得了2015年「中國大學生十大感動人物」提名。畢業那年,他找到了一份在跨國企業工程師的工作。然而,一年多之後,石城川選擇了辭職,開始創作。
受到「穀歌眼鏡」的啓發,石城川覺得如果可以實現將音頻轉換成字幕,顯示或投射在鏡片上,這樣聽障人就能馬上「看見」聲音。
據介紹,該專案取名「音書」,體現了將聲音轉化為文字的技術特點。2016年4月「音書」項目正式投入研發。據「音書」團隊成員彭駟慶介紹,專案採取的「軟件+硬體」的研發模式,在研發智能眼鏡的同時,也開發了一款名為「音書APP」的手機軟件。2016年7月,首個版本的「音書APP」進行測試。
彭駟慶說,「音書APP」是團隊最先製作完成的一款軟件,集成了語音識別功能,不僅可以讓聽障者接聽語音電話,也可以幫助普通用戶進行更高效的溝通。同時,軟件還新加入了語音訓練的功能,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提升聽障人的普通話水準。
經一輪測試後,今年1月20日,「音書APP」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發布,供公眾免費下載使用。「截止目前為止,有超過兩萬的用戶群,其中99%為聽障人士」,彭駟慶說。
目前眼鏡採用的是AR技術,將音頻轉化成文字投射到眼鏡鏡片上,聽障人士即時可見。不過,實現語音到文字即時轉化,並非「音書」團隊的目標。他們心中的「智能眼鏡」是可以幫助聽覺或語言障礙人士實現正常溝通的。為此,「音書」正在研發將手語手勢轉化為語音的技術。
彭駟慶說,目前技術上的難點主要在於手語本身,「各地手語的差異性大,不同地方的手語手勢不同之處太多」。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音書」團隊正在和中國各地的相關機構和組織取得聯繫,已便能夠掌握更多的手語資料。「預計到今年底或明年初能夠實現手語即時翻譯」,彭駟慶表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