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走進市聾啞學校體驗特教老師工作
-----用“心”和孩子溝通 收穫很多快樂
〔 作者:中國寧波網  來源:中國寧波網    更新時間:2007-5-8 〕









    在走近聾啞兒之前,我一直以為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他們會像小鹿一樣安靜。其實他們的課堂比一般學校熱鬧多了,孩子們如此渴望表達:用豐富的表情、靈巧的雙手,甚至含糊的音節。特教老師授課也不像想像的那樣艱難,正如老師們自己說的,這些孩子都挺單純,只要有耐心和愛心,就會收穫許多快樂。交流,從學習手語開始


  做老師得從學會他們的語言開始。第一次去寧波市聾啞學校是一個週末晚上,教務主任葛老師把我和市民記者華肖競帶到高二年級一間教室裏,指著兩個大男生說:“張丹明和李君有微弱聽力,想學什麼都會教你的。”比劃了一陣子,男生笑了:“你好,歡迎你們。”每個詞的發音都不標準,但能聽懂。他們從小失去了大部分聽力,後來在康復中心學會了發音,交流並不吃力,但偶爾還需要用紙筆。和大多數學生一樣,他們在這裡從小學一直讀到高中,正準備考入專為殘疾人辦的大學。


  手語真是世上最生動形象的語言,多數詞都可以拆成單個字來表達。我第一次看到他們“說”“記者”,“記”是右手寫字的動作;“者”,食指和拇指圍成圈放在胸前表示一個徽章,連起來就是我的職業。而“家”很溫暖,左右兩手指尖相碰,各成45度,形成一個屋頂的形狀。


  我終於問了那句話:“‘我愛你’怎麼表達。”李君臉很快紅了,有點害羞地告訴我,“愛”就是右手從前往後撫摸左手拇指,表示愛撫。相比之下“喜歡”更含蓄,拇指和食指放在下巴下作一個微笑的動作。


  這樣學了幾次,終於在“五一”走進課堂。他們九年級以下的教材是特編的,高中以上的教材就與普通教材無異了。六年級語文課上默寫,老師轉身往黑板上出題時,也有調皮的男生悄悄翻一下書。讓我好奇的是數學和英語課,手語真比我想像的豐富多了,10個阿拉伯數字,26個英文字母,個十百千萬億等計數單位,加減乘除等符號都有相應精確的動作來表達。用心,便收穫很多快樂晚上,我像其他老師一樣陪著學生。大多數學生住校,要上晚自習,只有週末可以自由活動。挨個教室走過去,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一技之長,墻上貼的剪紙、書法、水彩畫都出自學生之手。一個高二男生在製作金屬畫,用一根根銅絲固定成圖案,再用膠水粘好,填上顏色,就是一副精緻的裝飾畫。他告訴我,製作這樣一幅畫要花一兩周時間,在他幫助下,我也嘗試了一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君班上的一個男生把我們拉到他宿舍,在紙上寫了長長一段話,大意是他很想和記者做朋友。他以前向很多報社投過稿,但都沒有發表。我在紙上寫:“你的作品可以給我看看嗎?”他搖頭,寫道:“我寫了10多篇散文和短篇小說,放在家裏被媽媽燒了。還有人罵我是聾啞人,沒出息。”那一刻,我們心裏很不是滋味。小華在紙上寫道:“喜歡寫作是好事,不要放棄,加油。”我們把電話留給了他。是啊,他們太需要夢想和鼓勵了。


  老師們告訴我,這些孩子雖然聽不見,但很會觀察,心思也細,你對他們的好,他們都記在心裏。你有個頭疼腦熱,他們會很快看出來,體貼地照顧。其實語言不是問題,多數父母都不會手語,但一個眼神或動作,孩子都心領神會。只要你用心和他們交流,就會收穫很多快樂。見習記者樊卓婧-


  市民記者感言


  踏進這所學校之前,我甚是好奇,見到這些孩子之後,則全是感動。我們無法不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與友善,我想借用網友的話形容他們:上帝的天使,傷了翅膀。看到幾個美術專業學生的作品,我很是折服:這都需要非常大的耐心才能完成。也許,他們比我們這些健全人更能專心致志。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究竟能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呢?那兩個留了電話號碼給我的學生,說想和我們成為朋友,我很開心。也許今後,通過手機短信,我能獻上最誠摯的關愛和鼓勵。寧波出版社編輯華肖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