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5-05 02:49:43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北榮研發新生兒黃疸辨識卡,家長只要對照色卡,就能辨識黃疸程度。 圖/台北榮總提供

一名出生9天的小女嬰,因喝下的奶量不夠,每天尖聲哭泣、活力微弱,發燒到39度。家長將女嬰送醫後才發現,寶寶黃疸值早已飆到46(mg/dl),雖經換血治療,黃疸仍破壞聽力神經,導致女嬰雙耳聽障。

為了讓新手父母更容易辨識寶寶的黃疸程度,台北榮總護理部研究出寶寶的16種黃疸程度膚色,發明「新生兒黃疸辨識卡」,家長只要對照色卡,就能輕鬆辨識黃疸程度。該辨識卡獲北榮護理創新競賽優勝,製作成本僅5元,未來將推廣全台。

新生寶寶的黃疸值應小於2才算正常。根據統計,國內6成以上的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當出生1天內黃疸值達10,或是2天內達12、3天內達15、出生後3天以上達17,都應接受照光治療,嚴重者則需換血治療。若數值超過18,也就是高膽紅素血症,未及時處理者,約有2%機率發展成「核黃疸」,恐造成神經功能障礙,甚至死亡。

北榮護理師羅佩佳指出,由於新生兒出現黃疸高峰期,約出生後3到5天,幾乎都已出院返家,家長成為觀察寶寶膚色現象的第一線重要角色。

為避免錯失黃疸值檢測時機,研究團隊拍下不同黃疸值寶寶膚色,分析出16種顏色,父母只要在白色日光燈下按壓寶寶額頭、觀察膚色,再對照色卡顏色,就能簡單辨識黃疸程度。推行後,院內黃疸寶寶出現高膽紅素血症發生率,也從35%降至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