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14日 11:23:30 來源:法制日報
5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金童商廈附近。4個夾雜在人群中與周圍人打扮無異的人,突然向身旁的兩男兩女打起手勢:拇指和食指畫圓、同時伸出另外3個手指放在額頭一閃。兩男兩女先是一怔,看清手勢後,立即束手就擒。
“這個手勢代表國徽和我們是警察。”參與偵查的南昌市便衣偵查支隊四大隊民
警楊帆對記者說,“兩男兩女是聾啞人,所以我們才做出這樣的手勢。為了逮住他們,6名便衣警察在附近巡邏守候了5天。”
據了解,這是江西省第一支便衣偵查支隊成立以來偵破的第一起大案。
4月28日,由近200名民警組成的南昌市公安局便衣偵查支隊正式挂牌成立,主要任務是:打擊“兩搶一盜”、街面犯罪、吸毒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
便衣警察,僅僅是這個稱謂就已經很神秘了。他們平常是如何工作的,更是鮮為人知。近日,記者走近這個群體,親身體驗了“潛伏”的感覺。
“潛伏”5天抓獲一個盜竊團夥
記者來到南昌市便衣偵查支隊那天,楊帆剛剛做完支隊偵破的首起案件的訊問筆錄。盡管一宿沒睡,但說起破案經過,楊帆還是很興奮。
“五一”假期後,便衣支隊在研判網上案情時發現:5月3日,1名顧客在金童商廈購物時皮包被盜,內有現金1萬余元和手機1部;5月4日,又有1名顧客在金童商廈被盜現金3000元。
“接連兩起盜竊案,很可能是同一團夥所為。”楊帆告訴記者,通過觀看監控錄像發現,有兩男兩女形跡可疑,其中一名女子從案發現場出來時背著一個白底黑邊的大挎包,下面還夾著一個小包,估計是剛剛“得手”的。逃離現場時,在外望風的男子向同伴做了兩個細微的引路手勢,“這表明,他們很可能是聾啞人。”
在掌握基本案情後,從5月4日下午起,支隊派出6名便衣分成3組,“潛伏”在金童商廈附近巡邏守候。
T恤衫、休閒褲,楊帆他們的裝束與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青年人沒什麼兩樣。“如果一眼看上去就像警察,那他絕不是一名好的便衣。”楊帆笑了笑。
“那幾天的每個下午,我們每人斜跨一個背包就上路了。”楊帆告訴記者,他們的包裏藏著一根伸縮警棍和一副手銬,與他同組的小高則帶了一副手銬和一瓶辣椒水,“帶多了,背不動”。
然而,“潛伏”了4天,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直到第5天下午,在離金童商廈不遠的勝利路步行街上,有些疲憊的楊帆眼前一亮,曾在監控器上看到的白底黑邊的大挎包引起了他的注意。先是1個人,隨後另外3人也陸續出現,“當時心裏很興奮,但臉上不能露出任何表情”。楊帆立刻暗示身邊的小高發現了目標,又電話通知另一路便衣趕緊過來。
在等待增援的時間內,楊帆等人一直在20米左右遠的距離跟著嫌疑人。“跟的時候不能用正眼和他們對視,只能用余光,怕驚動他們。”楊帆說。
幾分鐘後,便發生了報道開頭的那一幕。
便衣街頭找案需要更多耐心
據了解,便衣偵查支隊成立後,其職責將從“以案找人”(案發後調查取證和抓捕)轉向“從人到案”(主動發現、控制和在犯罪剛實施時進行打擊)。
副支隊長李劍平告訴記者,便衣警察不再固定上班、值班,不再固定巡邏執勤,而是實行彈性安排的24小時警務控制,同時化裝成不同身份的人,在案件高發區、治安秩序混亂地區主動發現線索,將工作提前到案發前。
在徵得允許後,記者近日跟隨便衣民警袁友濤和小肖,體驗了一次真實的“潛伏”找案經歷。
當天下午4點多,南昌市中山路車水馬龍,人流密集,此地一直深得扒手的“青睞”。
袁友濤把車開到一個隱蔽處停下,這輛車沒有車牌。
“路上有不少便衣呢。”袁友濤望著馬路對面的一排服裝店說。
“他們在哪裏?那個穿格子T恤的?打電話的?還是店門口擺小攤的?”記者有些詫異。
“看不出是誰才說明便衣警察的化裝是成功的……”袁友濤微微一笑。
“你們有線索才‘潛伏’嗎?”記者問。
“有線索當然更好,沒線索我們也會主動上街找案。”袁友濤一邊說,一邊從車窗往外看,“看那兩個小青年,神色有點兒不對,已被我們的人盯上了。”
“沒看到他們幹什麼啊?”順著小袁手指的方向,記者望過去。
“他們專盯人看,一般顧客購物只看商品,而賊卻看人。”袁友濤說,有時男的手拿一件衣服或一張報紙、女的背個包做掩護。
“賊能發現你們嗎?”記者問。
“有時也能,因為他們專門看人,我們也專門看人,一旦對視上了,感覺有情況,我們立刻換人跟蹤。”袁友濤說。
見那兩個小青年正東張西望,袁友濤連忙說:“我們撤,附近還有我們的人。”
隨後,記者又來到南昌市最繁華的勝利路步行街。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內,記者跟著小袁邊走邊聊,小肖則與我們保持七八米的距離。
“這是習慣,而且不能走太快,要保存體力,萬一發現小偷了,追也要用力氣。”袁友濤說。
“有時出來一整天都沒收獲,可一旦抓到犯罪嫌疑人,心裏很爽。”袁友濤說,“當便衣,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記者 黃輝 實習生 官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