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戲劇工程即將演出《海倫的奇》,將海倫凱勒與老師蘇利雲的學習經歷搬入劇場,探討兒童學習模式。
(綜合報道)相信大家都聽過海倫凱勒的勵志故事,她因病變成聾盲人士,但最終克服難關,成為傑出教育家及民權人士。除了欣賞當中的奮鬥精神,Elsie知道,香港戲劇工程即將公演的《海倫的奇》,就集中於她與老師蘇利雲的互動,並引伸出兒童學習及教育的機制及方法。家長帶子女入場重溫感人故事之外,亦能認識兒童學習及教育更多,說不定能提升子女學習能力。
香港戲劇工程創辦人蔡錫昌(Hardy)說,劇團演出分為經典及原創兩大類,《海倫的奇》就屬前者,翻譯自威廉基信於五十年代創作的的經典劇本《The Miracle Worker》。此劇本曾多次被搬上舞台及大銀幕,更於六○年獲三項紐約百老滙東尼獎。今次由Hardy親自改編及執導海倫凱勒的事,並將於本月底由布韻婷、曾棱尉、杜施聰、黃劍冰和陳仕文五位演員,於上水北區大會堂演出。
海倫凱勒的故事家喻戶曉,她在嬰兒時期因急性腦疾病,失去了聽覺及視覺,只能以手語溝通。由於家人的溺愛,加上無法與人順暢地溝通,海倫變得任性及暴躁,直至遇上家庭教師蘇利雲,教曉她使用盲人用的手語,以及日常生活的規矩,後來更成為史上首位大學畢業的聾盲人士,致力於教育及民權運動,非常勵志。
不過,Hardy改編的《海倫的奇》,除了保留海倫的奮鬥經過,更眼於老師蘇利雲的教學方法。「這不止是聾盲人學習手語的故事,而是希望從中探討人如何學習。人類的學習模式是基於視覺及聽覺的模仿,但海倫是聾盲人,老師蘇利雲就要克服這些限制。」
雖然海倫的背景較特殊,但從中帶出視覺及聽覺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給現代的學生及家長有參考價值。「而且海倫初出生時,曾有過短暫的健全視聽覺,所以腦中亦儲存了一些模糊經驗。加上蘇利雲的耐心啟發,通過手語幫助她把經驗轉化成真正的知識。」
Hardy在戲劇教育方面亦很有經驗,除成立不同社區劇團,亦與不同學校聯繫,提供工作坊及演後談等等。他認為,教育應是讓小朋友獲得不同經驗,「小朋友像一塊海綿,永遠無法預計吸收的經驗和知識,對他們有甚麼影響。像海倫就是首次碰到水,加上老師的指導,才突然『開竅』,明白世上事物均有名字。我們應該給予機會讓小朋友去體驗新事物。」
他同Elsie講,知道有些家長會要求子女學習樂器,幫助升學,「但小朋友可能連音樂歷史、樂理都不認識,只有純粹的技巧,亦不享受其中。藝術是一種耳濡目染的薰陶,不會立竿見影,但經歷總會留下烙印,小朋友才有基礎融會貫通及受到啟發。所以不應以計算或功利的心態,去限制小朋友接觸哪些事物。」
為使觀眾更了解《海倫的奇》帶出的學習方法,Hardy改編劇本時,特地把導賞環節融入演出,讓演員暫時脫離角色作講解,頗為活潑。「不希望觀眾只看完演出便算,所以開場前演員會先介紹海倫的生平,引起觀眾的欣賞動機,演至中段他們更會跳出劇本,介紹人類學習的方法。讓觀眾不止欣賞演出,更可深入了解故事背景及訊息。」
除了人類學習的機制,海倫如何從一個被溺愛的小孩,慢慢變成有規矩、努力學習的學生,亦很有啟發性。「因為她又聾又盲,所以她的家人對她百般呵護。蘇利雲令家人明白,縱容比教育更容易,但就把海倫變成一個小霸王。所以除了海倫,其實此劇亦可見證她的家人如何轉變,互相體諒及支持。」Hardy說。
聽他說,集藝術、娛樂及教育於一身的《海倫的奇》,是香港戲劇工程每年均會舉行的「教習劇場」,亦是他們一直推動的戲劇教育。「我們過往曾演出過《哈姆雷特》、《動物農莊》等,這些經典故事除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當中亦有豐富的內涵及人文價值。」他說,戲劇既是演藝,亦是文學,所以希望藉劇場把當中的重要性介紹予年輕觀眾。
不過,Hardy同Elsie講,很難預計小朋友欣賞之後有甚麼得,鼓勵家長放手讓他們多接觸不同劇場。「其實,現在要搜尋海倫的故事及相關資料很容易,但始終只是資訊,劇場就可讓小朋友看事情發生,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他又說,即使不熟悉海倫的事,亦無礙欣賞,「沒有人甚麼都懂,有機會接觸新刺激更重要。」
提提大家,《海倫的奇》將於上水北區大會堂演奏廳公演四場,分別是五月二十三、二十四、三十及三十一日,門票已於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全日制學生及長者可享半價優惠,詳情可致電2606 7272查詢。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