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盲聾啞學校是南疆三地州惟一一所承擔聽力、視力障礙孩子九年義務教育的民漢合校的寄宿制學校。214名殘障兒童在這個民族團結的大家庭裏快樂地成長著。
民族團結是民漢合校一個重要的問題,而領導班子的團結又是做好全校民族團結工作的前提。在這一點上,學校的民漢兩位校領導達成了共識,他們在一起學習文件,討論工作計劃,為教職工及學生做出了表率。
一次,生活組組長阿提克的父親病重,急需醫療費,校長吳建南知道後,親自將1000元現金交到了她的手裏,囑咐她有什麼困難跟領導講。女教師熱依拉婚期臨近,卻沒有新房,急得直掉眼淚。吳建南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一趟趟地跑房改辦,聯繫買房、租房事宜,十幾天后,熱依拉住進了新房,婚禮上,她給校長深深地鞠了兩個躬。好人總有好報,期末考試的關鍵時期,吳建南年邁的母親卻生病住院了,吳建南忙得抽不開身,副校長熱孜萬姑便抽出課餘時間,帶領課時相對較少的老師,到醫院照顧老人。因為得到了妥善的照顧,老人很快就痊癒了。吳建南看到母親這麼快就出院了,感激地對熱孜萬姑說:“你真是比我這個親兒子還要親啊!”
在學校領導的帶動和影響下,“團結互助一家親”的思想成了每一名老師、學生的自覺行動,民漢教師共用一間辦公室,桌子挨著桌子,凳子碰著凳子,老師們你問我一個漢語單詞,我教給你一句維語,民族團結蔚然成風,每逢重大節日,民漢教師都互致問候,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大家庭的團結祥和感人肺腑。
殘障兒童了解世界的方式很少,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民族團結的歷史及重要性,老師們便在課堂上將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的故事與文化課教育結合起來,灌輸給孩子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為這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應該多做有利於這個大家庭的事。學校還根據殘障學生的特點,開展了“少數民族染織刺繡”欣賞、“民族服飾及民族音樂”欣賞,增設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了解民俗風情,增進情感交流,促進民族團結。學校還經常組織各班召開“民族團結”主題班會,辦“民族團結”主題壁報,定期組織學生收看民族團結故事片,到兄弟學校開展聯誼活動。這些活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增添了濃厚的校園民族文化,給民族團結教育賦予了活力。
盲聾啞學校的學生中80%以上是偏遠農村的殘障孩子,很多孩子很自卑。為了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老師經常誇獎他們,並與孩子們建立起近乎“母子”的關係,每逢節假日,老師們都會從自己家裏帶來糖果、點心,並將無法回家的孩子帶回自己家,給他們做飯洗衣,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
今年3月的一天,一年級學生庫爾班江患急性闌尾炎需要手術,但是,他家在疏附縣一個邊遠的村子裏,學校無法與他的父母取得聯繫,黃小平、阿依古麗兩位老師毫不猶豫地為他墊付了醫療費,並代表家長在手術單上簽了字,孩子的父母事後激動地說:“我們不在孩子身邊,多虧了老師的幫助。”
教師的言傳身教,也影響到了孩子們,他們從沒有民族之分,互相幫助,團結友愛,高年級的學生帶低年級的學生去洗澡,幫他們疊被子、洗衣服,冬天還給他們搬煤、劈柴、生火,儼然成了一家人。
沒錯,他們就是一家人,都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都是兄弟姐妹。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