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3中國聾人網

在寶安各種攝影場合,大街小巷,人們經常能看到一位扎著馬尾辮、身穿色彩明亮的攝影馬甲的男子匆匆走過。他叫黃建華,現年51歲,居住在西鄉福中福小區。

 黃建華不僅是一名聽障人士,更是​​一名自學成才、獲獎無數的攝影師。他說,他願意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命運給了他很多磨煉,他希望這些磨煉給其他人帶來一點啟發。

在他走向大海時,不遠處一隻小漁船,飄進了他的視線。船上的老婦慢悠悠地撐著船,而老漁夫在撒著網,他們的身上安詳地披著夕陽的金黃色的餘暉。黃建華看痴了,他放下酒瓶,舉起相機,“按下生命中最沉重的一次快門”。在心靈最脆弱的時候,是生命的可愛感動了他,是攝影挽救了他。

在寶安各種攝影場合,大街小巷,人們經常能看到一位扎著馬尾辮、身穿色彩明亮的攝影馬甲的男子匆匆走過。他叫黃建華,現年51歲,居住在西鄉福中福小區。

黃建華不僅是一名聽障人士,更是​​一名自學成才、獲獎無數的攝影師。他說,他願意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命運給了他很多磨煉,他希望這些磨煉給其他人帶來一點啟發。

 

發奮學習改變命運

 

黃建華是江西上饒人,4歲時因為發高燒,導致失聰。從此,他生活在無聲的世界。按常理說,黃建華最好的出路,就是進福利廠。但年僅14歲的黃建華卻發誓:今後決不進福利廠,要過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他沒有告訴家人,就跑到外面賣畫。從此家人發現他每次回家,身上都多了幾十塊錢。黃建華告訴父母,這是自己賣​​畫賺來的。

 

後來,黃建華頂了母親的職位進了國營工廠,開始發奮看書學習,還搞了不少提高效率的發明。

 

從此,黃建華開始獲得許多榮譽稱號:新長征突擊手、優秀團員、全國自學成才獎學金等,並迎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折:工廠出資,送他到位於北京的中國新聞學院新聞攝影系讀書。

 

生命的可愛挽救了他

 

讀大學時,一位前輩的話,對他產生了極大的促動力。這個人,就是當時的中國當代攝影師協會副主席、世界華人攝影師學會主席楊紹明。他在為學院的學生講課時,特意鼓勵黃建華:“努力!將來爭取成為中國聾人攝影師。”

 

黃建華受到極大鼓舞。沒錢買相機,就賣血買了台傻瓜機。父母非常反對他學攝影,因為攝影實在是個“燒錢”的玩意,直到他們看到他發表了不少作品,才讓了步。

 

學畢業後,黃建華南下深圳。作為一名殘疾人,他找工作四處碰壁,自信心被徹底摧毀。1992年4月20日,黃建華掛著最愛的相機,口袋裝著一封遺書,喝了5瓶啤酒後,他步履蹣跚地走到沙頭角的海邊,準備走到海的深處。

 

在他走向大海時,不遠處一隻小漁船,飄進了他的視線。船上的老婦慢悠悠地撐著船,而老漁夫在撒著網,他們的身上安詳地披著夕陽的金黃色的餘暉。黃建華看痴了,他放下酒瓶,舉起相機,“按下生命中最沉重的一次快門”。在心靈最脆弱的時候,是生命的可愛感動了他,是攝影挽救了他。

 

此後,他做著一份沒有保障的廣告工作,熬過了生命中最艱難的一年。再後來,他做過主管、幹過人事,還和一位福建朋友合作兩家影視城,經營攝影和其他一些娛樂項目。

 

一天,一位剛認識的女作家對他說:“小黃,你最愛的事情是攝影,重新拿起你的照相機來呀!”1995年,黃建華重新拿出自己的相機,走回了攝影之路。經那位女作家推薦,黃建華的攝影作品《泊》在《深圳特區報》發了出來。

 

他體現了生命的價值

 

黃建華告訴記者,他最鍾愛的是打工題材。在東奔西走的攝影生涯中,他與很多打工者交上了朋友,熱心地幫他們排憂解難,因而被他們親切地稱為“啞巴大哥”。

 

2001年8月的一天,他聽到寶安一家台資工廠拖欠60多名員工工資的消息後,立即前往與老闆交涉。老闆發現他“難纏”之後,私下里跟他商議,並答應給他一筆不菲的鈔票。他在紙上力透紙背地寫道:“我不能像你一樣昧打工仔的血汗錢!”在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下,那個老闆乖乖地將拖欠的工錢給了那些打工者。

 

從無助到助人,是黃建華生命價值的最大體現。他的執著打動了人們,他也順利地拍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打工題材,這就是後來發表在《深圳特區報》上的《匆匆人生》。《匆匆人生》先後獲得了1996年“名佳杯”國際攝影藝術大賽銀獎、2001年“愛我中華,照我大地”全國攝影愛好者最佳作品獎、2001年“我心飛翔”全國攝影大獎賽銅獎。

 

2014年11月8日,“大師鏡頭里的歡樂海岸”—2014歡樂海岸風尚攝影大賽評審會在湖南省資興市東江湖攝影藝術館舉行。黃建華又獲得大賽銀獎。

 

黃建華作品欣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