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犯罪折射“無聲世界”邊緣化現象
2013年03月15日 04:15:47 作者: 來源:  字號     打印   關閉 






 新華社合肥3月15日電  題:聾啞人犯罪折射“無聲世界”邊緣化現象


      新華社記者 朱青 鮑曉菁


      在安徽省北部蒙城縣的一個小村莊裏,李震(化名)夫婦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們日思夜想失蹤近兩年的聾啞女兒李敏(化名)會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與他們相見。


      2011年夏,正當花季的女兒在向父母討要了200元錢之後,踏上了“去同學家”的路,就再也沒有消息。與此同時,在這個小縣城裏失蹤的還有5名特教學校的聾啞學生。


      此後的近兩年時間裏,李敏的父母和其他失蹤學生的家人一起,不斷地尋找著自己的孩子。他們並不知道,全國各地還有一些聾啞孩子和李敏她們一樣,被拐騙進入了扒竊犯罪團夥。


    3月中旬,公安部指揮安徽、四川、遼寧、湖南、山東、河南等全國21個省區市的警方開展了打擊拐騙操縱聾啞人犯罪團夥集中行動,摧毀了61個拐騙操縱聾啞人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360名,解救被拐聾啞人70名,李敏正是在這次打擊行動中被解救出的聾啞學生。


      專家指出,令人關注的除了拐騙組織聾啞人犯罪的巨大網路,還有其背後聾啞青少年“無聲世界”的邊緣化。這些走上迷途的聾啞青少年的對溝通與認同的渴望令人無法忽視,那些誘騙他們的“找工作”和“交朋友”的理由,讓渴望融入社會的他們幾乎無法抗拒。


      李敏是一個聰慧的女孩,愛好繪畫,會做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在特教學校是一個活潑的學生。但她也很孤獨,她的父母幾乎不會任何手語,父親忙碌、母親不識字。她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在她離開家之前,她去過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十幾裏路外的縣城。


      據教育部發佈的《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全國目前共有特殊教育學校1767所,在校學生超過45萬人。


      “很多聾啞人留在了犯罪組織中還因為他們在同類人中獲得了認同感,他們與健全人難以溝通交流。”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說。


      聾啞學生往往更為單純、難以與外界溝通,他們對像健全人一樣工作的渴望,使他們成了犯罪團夥利用的工具。至今,還有幾名李敏的同學尚無音訊,而李敏則在見到父母時仍然抗拒回家。


      陳士渠表示,拐騙、操縱聾啞人犯罪不僅侵害了聾啞人合法權益,也對群眾的財產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接下來,公安機關將借助各級反拐聯席會議制度,加大與殘聯、教育等部門的聯動協作力度,建立失蹤被拐資訊通報機制,加強預防拐賣宣傳教育和救助工作,從源頭上減少拐騙操縱聾啞人犯罪案件的發生。(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