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是小蠻與顧客對話的唯一“語言”

夜幕降臨,小蠻夫妻二人在熱鬧的惠苑街安靜地做著美味的燒餅。

對小蠻來說,與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

在醒目的標語下,小蠻和丈夫各自忙活著。

無聲之彩●聾人故事

●○核心提示面對寒風中挨凍的一位乞討的老人,你會趕他走還是給他溫暖? 安陽市一對賣燒餅的聾人夫妻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拿出自己打的燒餅供其吃個飽,然後再送幾個給老人。 這樣的一幕被張先生目睹,近幾天,家住安陽市鋼花路的張先生每天不辭辛勞從西郊穿過擁堵的市區來到安陽東區的惠苑街上,買5元的燒餅再開車回到家。 昨日是國際殘疾人日,記者找到了這對90後聾人夫妻,聊起其生活的點點滴滴。

感動幫助乞討老人感染市民經常穿街過巷來買燒餅

前日,記者電話聯繫上在安陽市一家公司上班的張先生。

據張先生介紹,11月9日上午,他從家來東區辦事,當晚和朋友走在惠苑街,發現在一個燒餅攤前,一位乞討的老人正站在那裡,燒餅攤的女主人拿出剛烤好的燒餅遞給老人,老人眼裡噙著淚大口地吃著。 隨後,該女主人又拿出一瓶水遞給老人。 等老人吃完,女主人又裝了幾個,放在一個袋子裡打著手勢送給了老人。

張先生瞬間被感動,走上前詢問發現這是一對聾人夫妻支的小攤子。 張先生說,當時他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決定買他們家的燒餅。 他也同時決定,只要有時間,他就會來這裡買燒餅。 這一切,張先生說他沒有和這對夫妻說過,只是默默地關注和支持,希望這對夫妻過得越來越好。

現場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能在寒冷中展現溫暖

昨日傍晚,寒風吹掉了樹上枯黃的樹葉。 在安陽市的惠苑街上,一個燒餅攤上醒目的“聾人攤位,不便之處敬請諒解”的紅色標語,讓人們發現了與其他攤位的不同。

一把大傘,一張桌子,一個火爐,爐旁一對年輕人安靜地工作著,男子有條不紊地定時翻著燒餅,女子和麵、擀麵、放餅。 偶爾的交流也只是微微一笑,或者一個溫柔眼神。

“老闆,來倆燒餅。”一位大爺前來購買燒餅,年輕的女老闆微微一笑,用手指指頭頂的牌子,大爺馬上心領神會,用手指比畫著購買燒餅的個數。 女老闆手腳麻利地裝好燒餅後遞給大爺。 就在大爺臨走時,兩個年輕人還不忘擺手並用“拜拜”口型跟大爺“說”再見。

在燒餅攤前,記者經詢問得知,這名姑娘叫小蠻,1992年出生,是一位“90後”,她患有先天性耳聾。 旁邊25歲的小伙子是她的丈夫,名叫常帥,他們來自安陽縣。

回憶

小蠻和常帥都是安陽縣安豐鄉人,小蠻患有先天性耳聾。 常帥在7個月大時感冒發燒打鏈黴素,到他學說話的年齡一直不會說話,家人才發現當時打針過量了。

據了解,小蠻和丈夫常帥都畢業於安陽市特殊教育學校。 20歲的小蠻在學校的小學部,22歲的常帥在初中部,同一個學校和相同的遭遇讓兩人相識相戀,一年後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現在,他們已經有一個1歲多的可愛的兒子。 然而,不幸的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兒子在聽力上也有障礙。

由於在老家單靠種地無法養活一家人,小蠻和常帥就想到城裡的福利企業打工,但因為殘疾,遭到了很多單位的拒絕。 無奈之下,小蠻的婆婆就去學了打燒餅,回來後手把手地教給了小蠻和常帥。 “沒辦法,他們是聾人,聽不懂別人說啥,只有我去學了再教給他倆,他倆有這門手藝就能顧住自己了。”小蠻的婆婆說。

對話

夢想就是能在城裡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小蠻收攤後,記者跟小蠻夫妻一起來到他們的出租房。 她很熱情地把記者迎了進去。 記者發現小蠻夫妻是和公公婆婆還有小姑一起住,三室一廳,6個人讓這個80多平米的房子顯得有些擁擠。

一歲多的兒子還沒有睡,看到媽媽回來,興奮地跑到門口,要求媽媽抱抱。

由於無法用語言交流,小蠻用QQ和記者聊。

記者:你們什麼時候開始擺攤賣燒餅的?

小蠻: 今年5月底,有半年了。

記者:之前你有過其他工作嗎?

小蠻: 以前和丈夫一起進城打工,但人家都不用我們這些聾人。

記者:平時生意好不好?

小蠻: 生意還可以。

記者:你的夢想是什麼?

小蠻: 你知道嗎,現在社會上有一部分聾人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無奈走向極端,所以,我和丈夫都希望能幫助更多聾人自力更生,如果有人想學做燒餅,我們可以包教包會。 另外,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在安陽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說起房子,小蠻抱著兒子,靠在丈夫身上,滿臉的希冀)

記者:對生活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小蠻: 從出生那刻起,我就和別人不同。 我聽不到世界上美妙的聲音,也講不出動人的話語。 在外人看來,也許上天對我並不公平,但我從無怨言。 至少,我有雙手雙腳可以謀生,還有體貼的老公和機靈的兒子。 對我而言,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只要有他們在,處處都有歡聲笑語。

來源:河南日報

記者》高志強、王珊、牛靜芳(文圖)

糾正:紅木古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