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吳大學陳瑞麟副教授,後天失聰,卻從不以身障生身份求學,一步一腳印奮發向上。(記者徐兆玄/攝影)
轉載來自:自由時報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95/06/03)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95/06/03)
十五歲時因中耳炎開刀失去聽力的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陳瑞麟,靠著自修苦讀的毅力,昨日以「科學理論版本結構與發展」獲頒今年度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他語帶哽咽地感懷已辭世五年的母親,向天上的媽媽保證:「我會繼續努力!」
升高中前夕,罹患慢性中耳炎的陳瑞麟切除聽骨,導致左耳全聾、右耳只能勉強聽到單音,「原本正常的世界,突然變成一場空」,因為老師的講課幾乎完全無法吸收,讓他變得比以前封閉和孤僻,把自讀考大學當成唯一的目標。
「我從小就很偏食而嚴重營養不良,是很不好養的小孩。剛失去聽力時,媽媽是最辛苦的人,她對我的未來非常擔憂,有她悉心照顧我才順利考上成大機械系,可惜她無法看到我現在的成就。」大學四年在工學院的摸索,陳瑞麟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在思考科學的哲學,便報考台大哲學所,花八年取得碩士和博士。畢業後向四、五所大學申請教職都被打回票,他感謝東吳大學願意給他機會,也呼籲社會大眾能多點耐性跟聽障者主動接觸。
今年中研院年輕著作獎有十六人獲得,每人可領三十萬獎金,得獎名單如下:
數理組:中研院數學所副研究員余家富、成大化工系副教授吳季珍、台大地質系副教授洪淑蕙、中研院原分所副研究員陳賜原、交大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楊一帆、中研院統計所副研究員鄭少為、中研院資訊所副研究員劉庭錄。
生科組:清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丁照棣、中研院生化所副研究員陳宏文、台大醫學院免疫所副教授許秉寧、中研院生醫所助研究員謝小燕。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央大認知神經科學所助理教授阮啟弘、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邱仲麟、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陳建中、東吳哲學系副教授陳瑞麟、清大歷史所副教授雷祥麟。
失聰陳瑞麟獲中研院著作獎在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專題論著方面領先提出新理論哲學界第一人獲此獎
轉載來自:台灣日報
(綜合報導)(95/05/20)
(綜合報導)(95/05/20)
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陳瑞麟剛獲頒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頒發二○○六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由於他是聽障人,鑽研領域從科學轉哲學,在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專題論著方面,在台灣領先提出新理論,又是哲學界第一人獲得這一獎項,而成為十六位得獎學者當中最特別的一位。
虛歲四十歲的陳瑞麟九十二學年榮獲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努力與貢獻早獲肯定,日前由妻子林柔瑀陪同到中研院參加頒獎典禮。
陳瑞麟以代表作「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得獎,他說明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科學活動本質是興趣,針對十七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著作,他是台灣第一個嚴肅研究其內容的學者。
陳瑞麟花了一整章二萬字篇幅,從理論談科學史發展的過程,發現從原創性延遞到下一個繼承的理論是有秩序的,他並找出背後的秩序,有如家庭結構,有父母、子女、遠親,不斷繁衍下去,他把這過程發掘揭示出來,有助大家瞭解科學的本質。
在講台致詞時聲音宏大,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須藉讀唇或以筆談訪答,陳瑞麟說自己在十五歲升學高中之前,因為中耳炎開刀切除耳骨而失去聽力,左耳全聾,右耳剩一點聽力,聽不清楚別人說話,造成他學習極大困難,而須依靠自己努力看書學習,升大學時不以特殊學生身分而以一般生考上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大學畢業考上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陳瑞麟像很多大學生一樣不清楚自己興趣,經四年摸索,總算找到自己興趣所在,就是研究科學活動本質,因此,他建議各大學各系應提供更多資源與管道幫助學生發展自我,不僅大一大二不分系,甚至不宜太早在高中分組。
天性樂觀的陳瑞麟在台大哲學所碩士班畢業未考上博士班,是一大挫折,工作一年後捲土重來考上了,他從碩士班到取得博士前後八年,又到國立中正大學哲學所念博士後研究,後來求職不順,但東吳大學哲學所聘他任教,第一年教哲學概論,班上中文系女生林柔瑀畢業後,他開始追求,兩人於三年前結婚成家,兩人主要以筆談溝通,不減夫妻恩愛濃情。
陳瑞麟對自己從正常世界進入失聰世界後的人生歷程充滿感恩,尤其是慈母在他剛失去聽力的那段適應期間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慈母逝世五年後,他想起來就止不住哽咽,嬌妻不計較自己失去聽力仍嫁給他、東吳大學哲學系主任莊文瑞推荐他參加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甄選,都令他感念,也是努力的推動力。
失聰副教授 求學不靠加分
轉載來自: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北報導)(95/05/20)
(記者喻文玟╱台北報導)(95/05/20)
「我很惜福、我很樂觀!」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陳瑞麟,昨天獲頒今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陳瑞麟後天失聰,他一步一腳印,從不以身障生特殊身分求學,大學讀理工、研究所轉念哲學,他坦言因為失聰,求職過程不順利,應徵四、五所大學任教都被拒。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分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組,共16人獲獎。每名得獎者多有三、四篇傑出單篇論文著作,陳瑞麟是以「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專書得獎,他花了7年時間完成,其中有一章專門「嚴肅探討」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國內第一人。
56年次的陳瑞麟,15歲那年罹患慢性中耳炎,雙耳聽骨都被切除,左耳全聾,右耳只有「嗡嗡」的微弱聽力,陳瑞麟說,當時讀台中一中,他挫而不餒,開始用「筆談」求學,大學以一般生身分考上成大機械系。
陳瑞麟說,讀成大時,哲學那股「我從何而來?生長在何處?未來朝那個方向」的人文思維,引發他朝「科學哲學」發展,研究科學歷史發展過程,每個理論、學說從原創到完整的結構推論。碩士報考台大哲學所、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感謝母親培育 感動愛妻深情
陳瑞麟獲獎,致詞時語帶激動,數度哽咽「最感謝母親」,他說,母親在他失聰後,很憂心他求學受排擠,沒有未來,得獎的成就最想和母親分享。身為身障者,陳瑞麟說,我把自己當成一般人,「不要因為自己聽不到就不開口,畫地自限」,他不說,旁人根本不知道他失聰。只是交談多花了「下筆」的功夫,沒有什麼不一樣。
一路走來「比較挫折」的是,陳瑞麟因為後天失聰,取得博士學位後應徵數所大學教職,都吃閉門羹,七年前才獲東吳大學聘任。東吳讓陳瑞麟「有家的感覺」,因為妻子林柔瑀,是他東吳哲學系的學生,林柔瑀從學生時期就是陳瑞麟的好幫手,整理很多交談文字,昨天到場分享榮耀,兩人雙手緊扣,深情對望羨煞旁人。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分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組,共16人獲獎。每名得獎者多有三、四篇傑出單篇論文著作,陳瑞麟是以「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專書得獎,他花了7年時間完成,其中有一章專門「嚴肅探討」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國內第一人。
56年次的陳瑞麟,15歲那年罹患慢性中耳炎,雙耳聽骨都被切除,左耳全聾,右耳只有「嗡嗡」的微弱聽力,陳瑞麟說,當時讀台中一中,他挫而不餒,開始用「筆談」求學,大學以一般生身分考上成大機械系。
陳瑞麟說,讀成大時,哲學那股「我從何而來?生長在何處?未來朝那個方向」的人文思維,引發他朝「科學哲學」發展,研究科學歷史發展過程,每個理論、學說從原創到完整的結構推論。碩士報考台大哲學所、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感謝母親培育 感動愛妻深情
陳瑞麟獲獎,致詞時語帶激動,數度哽咽「最感謝母親」,他說,母親在他失聰後,很憂心他求學受排擠,沒有未來,得獎的成就最想和母親分享。身為身障者,陳瑞麟說,我把自己當成一般人,「不要因為自己聽不到就不開口,畫地自限」,他不說,旁人根本不知道他失聰。只是交談多花了「下筆」的功夫,沒有什麼不一樣。
一路走來「比較挫折」的是,陳瑞麟因為後天失聰,取得博士學位後應徵數所大學教職,都吃閉門羹,七年前才獲東吳大學聘任。東吳讓陳瑞麟「有家的感覺」,因為妻子林柔瑀,是他東吳哲學系的學生,林柔瑀從學生時期就是陳瑞麟的好幫手,整理很多交談文字,昨天到場分享榮耀,兩人雙手緊扣,深情對望羨煞旁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