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全聾的施宜群在台灣讀書時,成績多從班上倒數起跳;因爸爸工作調動舉家遷往夏威夷,數學成績從此名列前茅。宜群去年從紐約羅徹斯特工學院聽障技術學院畢業,返國經推薦進入美商公司,因表現優異獲加薪,成為送給媽媽的最佳禮物。
雖然宜群因受限學校規定,尚屬「實習」階段,施媽媽仍無限滿足地說,苦等了整整二十六年,才換來兒子成長自立。由於國內聽障者不論就學或工作均面臨侷限,伊甸基金會希望宜群的故事激勵更多家有聽障兒的家長。
施宜群會讀唇語,與人交談無礙,雖然受限先天因素以致話語聲音模糊,卻無損他易吸引人的樂觀開朗個性。爸爸說,宜群長這麼大,從未出現情緒失控或發脾氣,反而是一切正常的姊姊自認不如弟弟,常向他學習。宜群出生三個月後高燒不退,不久跟著父母搬到舊金山,兩歲多只會開口叫「爸爸、媽媽」,三歲時返回台灣,從此展開和「聽障」命運搏鬥的過程。他戴上助聽器學習辨別聲音,媽媽也跟著他慢慢學「唇語」。進入國小後,全班三十多個學生,忙碌的老師根本沒有多餘時間指導他。
施媽媽說,國中後模擬考時,她和爸爸在排行榜前,從後面往前找,沒兩下就找到兒子的名字。國中二年級因爸爸工作舉家遷往夏威夷,成為他生命的轉捩點。當地採小班制,老師關照所有學生,宜群的數學成績在該年級名列前茅,甚至當起「小老師」,帶給他無比信心。
施爸爸說,宜群後來由美國知名的殘障教育學者Jane K. Fernandes欽點,轉往華盛頓就讀一所人文大學。宜群之後轉往羅徹斯特工學院就讀其聽障技術學院應用電腦系,獨力在華盛頓完成學業。因學校規定需自行申請經過二十周實習,才能取得畢業證書,宜群毅然選擇回到台灣。伊甸基金會評估認為他完全不需職前訓練,安排進入美商公司擔任業務助理,進行電腦資料處理相關工作。
中文、英文和手語都難不倒宜群,媽媽感慨說,美國學校能欣賞宜群的優點因材施教;台灣卻強調他所沒有的。她只能一遍遍從海倫凱勒的故事中得到力量,如今終於盼到兒子成長自立,令她欣慰萬分,也是一個母親所能收到的最佳禮物。
- Jun 23 Fri 2006 07:50
全聾施宜群 赴美學習建立自信獨立送媽媽「加薪」禮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