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是銀髮族第四常見的慢性病況。大部分的聽障是良性的,並不會減短平均壽命,可是讀者們一定會同意,重聽大大的影響了生活品質。筆者的外婆高齡  95,從  70歲左右,她老人家的聽力就越來越差,到現在除了大聲在她耳邊吼叫之外,很難與她溝通。和很多其他的老人家一樣,雖然有助聽器,她就是用不慣。筆者實在很難想像每天活在無聲世界的感覺。幸好她老人家非常樂天知命,每天看著無聲的電視,也過得很快樂。但研究卻告訴我們,聽力障礙會導致溝通不良與家庭失和,讓病人失去自信,感到憤怒與憂鬱,減少活動力,並造成心智功能障礙。
   65歲到  75歲的銀髮族中,約有  10%患有聽力障礙,而  75歲以上的長者,聽障的比例可以高達  25%。和許多高齡症候群類似,聽障的比例隨著年紀增長而提高,但是目前也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或反對老化的過程,會導致聽力障礙。
 耳朵的構造可以分為外耳、中耳、與內耳三部分。要維持良好的聽力,除了耳朵的功能要正常之外,聽神經,以及大腦中管理聽力的部分,也都不能出問題。目前觀察到的現象是,隨著年齡增長,外耳道壁會變厚,耳垢會變乾黏而易阻塞,鼓膜會變厚變硬,中耳的聽小骨間的關節會退化,而內耳的耳蝸中的毛細胞  (Hair  Cells)  與聽神經元也都會減少。另外大腦中,溝通左右腦訊息的胼胝體  (Corpus  Callosum)  傳遞聲音資訊的效率,也會變差。上述種種現象,理論上都有可能導致銀髮族的聽力障礙。
 一般說來,我們把聽力障礙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所謂的傳導性失聰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指的是外耳或中耳的問題。對銀髮族而言,這一類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耳垢塞住外耳道  (Cerumen  Impaction)。另外,感冒後中耳炎造成聽力缺損,也不少見。
 第二類所謂的感覺神經性失聰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顧名思義就是指內耳或中樞神經的病變,造成聽力障礙。長期性的噪音是最常見的病因,其他像是傷害聽神經的藥物或環境毒素、腫瘤、梅尼爾氏症  (Meniere’  s  Diease),以及某些中樞神經與自體免疫疾病,也會造成這類失聰。而下面要為各位介紹的老年性失聰  (Presbycusis)  也屬於這一類疾病。
 老年性失聰,是所有的聽力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如果不要講得那麼學術,這個疾病就是大家常說的重聽或耳背。通常聽力的喪失是漸進的,也是兩耳對稱的。治療的方法,通常是使用助聽器。老年性失聰還可以由影響聽覺傳導的部位不同而細分成  7大類,有些會造成高頻率聽力的喪失,有些會影響語音辨識能力,也有些對助聽器的反應不好。這些詳細的分別,通常需要正式的聽力測驗與耳鼻喉科醫師的判讀,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
 下一回與各位讀者討論聽力障礙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本文作者詹鼎正台大醫科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現為哈佛大學附屬醫院醫師兼醫學院高齡醫學次專科研究員,本報特約請其就老人醫學在美國的發展與現況,作系列報導,以饗讀者─編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