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06日 08:56:58 來源:山西晚報
從大地汲取力量
山西晚報"走基層、探民情,聽民聲"係列報道今起與您見面,這是按照中宣部、省委宣傳部等關于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部署展開的專項報道,也是對本報"盡心竭力服務大眾"辦報宗旨的又一次生動踐行。記者將深入到居民社區、廠礦車間、田間地頭,以飽滿的深情與敬意,體察民生疾苦並盡報人之責努力幫扶紓解,傳遞民情民意且揚媒體之長將人民豐樂描摹。這必將使我們的記者獲大轉變、大提升,使我們的報紙從大地汲取更加豐沛的成長營養與永不枯竭的前行動力。
本報為此開設的新聞專欄主要有"記者體驗""人物故事""幫你解憂""一線調查""基層影像"等,並隨之展開一係列報道,同時我們還將不定期推出像今天這樣的大型主題採訪與報道,敬請讀者諸君垂注。
第一愛心小分隊活動安排
●探訪對象:太原市大東關南社區獨居老人
●時間:9月7日(周三)
●地點:太原市大東關南巷
9月4日臨近中午,記者找到太原市大東關南巷的平房區時,已是汗流浹背。這裏到處是雨後的積水,與外面的幹熱相比,這裏有些濕冷。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房內,擺放著床、櫃子、鍋、碗、儲水缸、火爐……這是一位八旬獨居老人張杏花的家。
大東關南社區書記王欣說,他們社區裏有許多獨居的老人,有的生活很困難,他們的年齡大多在75歲以上,身體都不好,沒有任何經濟收入,靠低保生活。
82歲的張杏花老人
叮囑記者"常來坐"
張杏花老人住在太原市大東關南巷11號平房區,沿著小路走到院的深處,一股濕冷的空氣撲面而來,院裏狹窄的道路上還有不少積水。記者找到張杏花老人的家時,她一手拿著鹼面正準備刷鍋,聽到動靜抬起頭時,她一臉茫然,見有人進門,她慌忙說:"快,坐,坐下說,我眼睛不好看不清人,你是誰了?"見記者坐下,她才先把鹼面放進鍋裏,把鍋推到椅子底下,坐在床邊。
雖然說了幾次來意,聽力不是很好的老人仍沒明白,對記者的問題答非所問,而是拉著記者的手嘮起了家常。從能聽懂的話中,得知她今年82歲,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老伴和兒子在多年前已經去世,兩個女兒出嫁後,她就獨自一人生活,院裏沒有上下水,兩個女兒隔段時間就會來看看她,給她擔點水。
老人似乎很久沒有和人聊過天了,拉著記者的手,從她年輕時的事一直說到現在。聽說記者要走,老人有些不舍,拄著拐棍非要送記者出院門,走了兩條小路後她才停下,嘴裏一直叮囑記者"常來坐啊"。
78歲的張英德老人
拉著記者的手說個不停
從11號院出來,記者走進14號院,院裏的小路上也一樣存著積水。找到78歲的獨居老人張英德時,她正坐在房門口啃著嫩玉米棒子,她的大兒子正在做午飯。
招呼記者坐下後,張英德拉著記者的手說個不停,可她的話,口音很重,記者沒聽懂幾句。"我一個人住這屋,他們都在外地打工,顧不上我。"張英德說。聽到母親的話,張英德的大兒子笑了笑,說他在柴村幹活,已經半個月沒回來,今天剛回來,給母親擔點水,準備點生活用品。
在張英德不足兩平方米的廚房裏,放著桌子,桌上放著電飯鍋,鍋裏正燜著米飯,張英德的大兒子說,這個院裏沒有上下水,更別說有管道煤氣了,要做飯不是用電器,就是生火爐。"火爐不好生,上午就是用電飯鍋做飯,下午生著火熱點兒水,熬點兒稀飯喝。"張英德說。
張英德有5個兒女,一個兒子在晉城打工,平均半年回來一次,一個兒子身患殘疾,自理都難,更別說照顧母親,另外兩個兒子都住得遠,給人打工,隔一段時間過來看看母親,給母親擔點兒水,補充點兒生活用品。一個女兒,女婿去世後,獨自一人帶著孩子,過得很清苦,也沒有余力照顧母親。
"這兒夏天還能住,到了冬天,即使家裏生了火爐,也凍得人受不了,我媽就去柴村和我住。"張英德的大兒子說。
88歲的常銀花老人
總是低著頭坐著不說話
88歲的常銀花老人也住在大東關南巷14號院,自從老伴去世後,她就獨自一人生活,吃住都在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裏。5個兒女都沒有固定工作,租房子居住。記者見到常銀花時,她正低著頭坐在房內的椅子上,用最大的聲音和老人說話時,她搖了搖了頭,說了聲"不知道"後,就又低下頭。"我時不時地來看看我媽,我的家也是租的房子,老婆不在了,一個人帶著孩子過,夏天,她就住在這,冬天太冷,就和我們去擠擠過冬。"常銀花的一個兒子說。
在採訪的這段時間裏,記者從老人身上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孤獨,不管他們是沉默,還是熱情。在這個社區裏,和他們一樣孤獨的老人還有很多,他們中有的沒有子女,有的子女們在外地,有的子女們生活貧困無力照顧他們。
記者 楊洲芬
■倡議書
孤寒之人期待您的溫暖
中秋月圓的日子眼瞅著就到了,街上飄來陣陣月餅的香氣。做兒女的想著孝敬,做父母的想著團圓,出遠門的忙著訂回程的車票。每逢佳節倍思親,親情的渴望在一點點發酵。
是啊,中秋節,團圓日,多麼美好!在向著團聚款款而行的時候,您可不可以聽我們講講這些人的故事:他們是一群獨居老人,一群聽不見這個世界的聾啞孩子,一群為了城市的潔凈而生活在灰塵中的人。他們有的孤獨,有的貧寒,有的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渴望。"節"往往成了他們心理上的"劫",因為在別人的繁華幸福裏,他們顯得那麼落寞,孤單,顧影自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渴望您是一個仁愛之人,讓困苦孤獨之人因為您的關心,而感覺到這人世間的溫暖,人心的柔軟。讓他們覺得"節"不再是"劫",節裏也有歡笑,也有不被忘卻,也有關愛的眼睛。
期待您參加本報發起的 "溫暖中秋"愛心活動。本次愛心活動將分為三站,分別為太原市大東關南社區獨居老人、太原市聾人學校、太原市小店區長風清掃隊。
在您溫暖的掌心裏,可以是一盒月餅、一袋面粉,也可以是一本書,一盒文具;在您微笑的臉上,可以是一聲問候和祝福,也可以是一首歌一支舞一場電影;如果您願意,您還可以陪老人聊聊天,幫環衛工人掃掃街,與可愛的聾啞孩子們結個對子。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之後,相信,您的心是舒展的,是被成全的,在團聚之刻,您會為您的愛心蕩起絲絲的感動。
團圓之日,捧出您溫暖的心吧,歡迎加入到我們的溫暖活動中來,愛心電話0351-4286666。9月7日、9月8日,我們的愛心快車將載著您和您的愛心,抵達需要的人手中。如果您恰好抽不出時間,可以來電說明您的意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