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陳芃/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18日 04:10
部分雨水下水道高度僅1公尺多,隊員得彎著腰數小時挖淤泥,再以人工運送至地面。(陳芃攝)
從地面下降近1層樓的高度,雨水下水道裡一片漆黑,踩著小腿肚深的積水前進,想要站直身體卻一下子就撞到頭。這是台北市環保局溝渠隊員的工作環境,他們每天在下水道穿梭,堪稱是「現代版忍者龜」;徒手挖掘一桶桶淤泥,再以人力傳遞至地面,確保大雨來臨時不會淹水。
地底下的工作有危險性,所以有儀器隨時量測氧氣、可燃性氣體、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的狀況。溝渠一隊的6位聽障隊員更發展出專屬的「暗號」,以及時反應。隊員沈皇甫說,拍一下肩膀代表可以休息,拍二下是「有危險」,大家就會趕快上到地面。
幾位聽障隊員都是運動選手,像43歲的鄞綸宏還是2009年聽障奧運「定向越野」項目的銀牌得主,也熱愛馬拉松。已服務近7年的他表示,因為環保局工作穩定所以來報考,在下水道裡挖土最辛苦,「不下雨也流汗!」
清潔隊員的辛苦往往不是一般人能了解。雖然有機器代勞,但少數雨水下水道仍須仰賴人工清疏,常常高度只有1.5公尺,隊員得彎腰工作,一般人大概10分鐘就開始腰痠,他們卻要鬆土、挖掘,再來回搬運,要工作一整天。
環保局溝渠一隊長羅朝根表示,有時碰到直徑1公尺的下水道,隊員還要「爬」進去工作,「從胯下傳遞水桶」。而零星的探照燈為下水道帶來光明,也讓水中垃圾、牆壁上的蟑螂現形。資深隊員就說,蟑螂、老鼠固定「一起上班」,有時還會出現貓、狗屍體或是吳郭魚,以前甚至有人在文山區看過鱷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