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過登山口就有爬山的感覺,砂石碎礫,不若陽明山的登山步道整整齊齊,沒爬多久,坡度更陡,漸漸就上氣不接下氣,渾身不對勁,太陽當頭照下,覺得太熱,又覺得行李太重,我甚至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撐得下去嗎?要不要打退堂鼓?跟著傳惠的腳步,後面是小佩,可是我怎麼只聽到自己厚重的喘息聲呢?心裡不禁急了起來

 

忽然傳惠停下來說:我不行了!我也如洩了氣的皮球,癱在路旁。稍作休息,脫掉外衣只著排汗衫,彼此加油打氣一番,並且互相約定,不要管前面人的腳步了,我們三個女生慢慢爬,就算落後也沒關係。調整好心態和步伐,配合呼吸,終究體力不夠,每爬上幾分鐘,就得停下腳步休息,爬了約三十分鐘,謝大哥回過頭來幫我們背背包,並且告訴我們好消息,第一個休息點,孟祿亭就要到了,領先群正在前面等我們呢!

 

黑糖導演馬上安排了一段訪問和串場在孟祿亭進行,參加登山的聾友們年齡層普遍較高,有兩位超過了六十歲,他們對於我們很和善,拍攝配合度也很高,不過終究目的是爬山,休息太久,身體變冷反而不利,所以經過二十分鐘停留,聾友們逕行登山去了,我們後續的拍攝,只能多靠自己人來配合撐場面。

 


 

 

西峰景觀台排雲山莊  14:00pm  

 

午餐休息後,從白木林景觀台出發,立即就遇上一段最難爬的陡直坡石階,剛才的小小成就感馬上就被挫敗感取代,而且爬個四五步就氣喘如牛,我不行了不行了,心臟撲通撲通跳,鼻子嘴巴都吸不到氣,累得想罵人想哭,不過爬山就是這樣,沒有人能幫得了你,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玉山的登山路線很耐人尋味,前段陡,彷彿給來挑戰的登山客來個下馬威,叫人不敢輕視;中段緩,似乎是給朝聖者鼓勵安慰,讓疲累得以調適;而後段險,目標明明不遠,卻是舉步維艱,不斷陡升的木橋碎礫巨石,是意志力和耐力的最大考驗,通過了才有機會在「排雲山莊」拿到攻頂門票。

 

這段路,前有傳惠、小佩的腳步指引,後有聾人黃國瑞的壓隊,偶而與立育及老聾夫婦點頭微笑,獨自走著和自己在心裡對話,累了就靠坐在石上,頂住背包換氣休息,不和人競爭,不和人比快,踏過最後克難坡的層層石階,終於在五點左右,登上久仰大名的「排雲山莊」,算算從登山口開始一共走了八個小時。

 

 








排雲山莊  17:00pm

 

出發前,老公便千叮萬囑,山上生活條件不若平地,不要把文明的習慣帶上山去,要懂得隨遇而安。我覺得我會適應的啊,可是,看到排雲的木板床,雙人床的寬度卻要擠四個睡袋,一間約莫十來坪的房間,竟要住進四五十人,當下瞠目結舌,久久不能反應過來。

 

       

 

又累又睏,兩腳又酸又痛,濂僑立育藉著聽不見的優勢,已經打起呼來,我茶不思飯不想,脫下登山鞋乾躺在床上,頭則隱隱作痛。導演安排了一段聾友煮飯用餐的串場,我們強打精神完成工作。這一晚吃下肚的,是玉米湯和薑母茶。原本睡前還拿著牙刷想去刷牙,黑暗中看到唯一連接水塔的水龍頭,好多人戴著頭燈在排隊,於是隨便洗洗晚餐的保溫杯,洗臉刷牙就都免了吧。

 

雖說海拔三千公尺,手機還是可以接收訊號,「只有遠傳,沒有距離。」我跟濂僑借來中華門號的手機,打電話回家報告登山戰績,並關心一雙兒女的病情。老公說,耘耘已經好很多,但是諺諺卻是口舌都破的嚴重無法進食,而且整天哭鬧著叫痛和叫媽媽。聽到這話不免悲從中來,心情盪到谷底,除了擔心兒子,也為了隔天的攻頂而惶恐憂心

 

排雲山莊是發電機供電,只有每晚六點到八點亮燈,八點一過就熄燈了。舖好女子三人組的睡墊睡袋就躺平,整晚輾轉難眠,除了此起彼落的呼聲,還有忽明忽滅的刺眼頭燈,還彷彿聽到傳惠上不來床的求救呼聲,可是身體有如千斤重怎麼也爬不起來,凌晨兩點再把耳機戴上,聽著音樂勉強入睡。

 

    三點半有動靜了,可是聽到說因為半夜下雨,攻頂路上結冰濕滑,為了安全攻頂行動需多加考量,因為眾人配備不足,還有新手技巧的生疏,幾位嚮導的雜雜耳語聲之中,最後結論是延遲出發,既然欣賞日出無望,那就待天明之後再攻頂增加安全性。

 





































 









蓄勢待發(12/3

 

早上四點半morning call,五點全體整裝出發,六點與啟聰協會隊伍在上東埔停車場會合。

 

這天的天氣清朗,日出金色曙光輝映著山巒間的雲海,將近零度低溫下,啟協聾友們拿出鍋碗瓢盆和一袋袋青菜雜糧,開始起火作早餐,攝影機也跟著動作,拍下本次任務的第一個開場鏡頭。眼光不捨稍縱即變的山色景緻,拿起相機卡擦卡擦熱熱的薑母茶喝下肚,還有一份營養三明治,應該夠應付上午爬山的熱量了吧。

        

驅車進入塔塔加,由於事先申請了通行證,省走一段2.4公里的柏油山路,此時心裡還是不免存疑,玉山到底有多難爬?我能不能走到排雲?至於攻頂,壓根兒還不敢去想。

抵達登山入山口了,眾人紛紛進入流動廁所把握登山前最後解放的機會,並趁著神清氣爽在登山口石碑留下倩影。最後一次檢查裝備,部分物品已經有山青幫忙分擔,我們的背包嚴格說來都不算太重,一行人浩浩蕩蕩跟著謝永潭大老做起暖身操,似乎在向即將而來的挑戰宣示:我們準備好了,出發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