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翻譯
介紹者:林憲輝
手語,無庸置疑為世界眾多語言之一,聾人生存於有聲世界,若缺少手語翻譯之協助,在就學、就醫、就業及就養等四大基本需求將無法獲得滿足。手語翻譯制度在台灣尚屬起步階段,相關法令及制度層面仍不及完善;加上台灣聾人教育長期重視口語能力的培養,導致有關手語之學術研究停滯不前,亦連帶影響社會大眾對手語之觀感,手語的廣泛使用因此受到無限阻礙。同為語言之一的手語,焉有現況地位不如口語之道理?
口語之於手語,絕不能重蹈數百年前台灣原住民遭漢民族踐踏吞噬的歷史。保存手語的文化,繼續繁衍改良乃從事聾人教育及文化工作者當務之急,責無旁貸!
各大專院校的手語社,若仍著重手語歌曲的傳授學習,對改善手語環境現況絲毫無助益,因為手語歌曲充其量僅為吸引人們進入手語世界的媒介而已,在現實生活中以手語來詮釋歌曲對聾人來說毫無任何意義,「手語歌曲」的打法是表演給聽人而非聾人看的,舉行「手語歌比賽」更是荒謬至極!親愛的「聽人」,請不要再以「聽人的角度來看待手語」,設身處地的站在聾人的立場,重視他們的需求。當然不可否認的,手語歌曲的確吸引不少人後來投入手語翻譯的行列,目前台灣領有證照的數十位手語翻譯員中,不少是延續大學手語社團的基礎更上層樓。筆者更希望莫過份強調「手語歌」的學習,而成為社會存有「手語歌即是手語」的錯誤既定印象,當今台灣的手語環境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手語翻譯」的重要性就如同「英文翻譯」般。聯合國大會上,各國代表齊聚一堂聆聽演說與討論,為了讓會議流暢進行,代表們每人一具耳機,聽覺神經接收到的是本國母語的親切,無論演說者操何種語言,不同人種彼此開會溝通絲毫無障礙,應對沒問題,全拜各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工作之賜。當聾人遇病就醫時,倘若沒有一位手語翻譯者搭建橋樑,很可能導致醫生因無法完全瞭解其病情而誤診的遺憾;聾人的求學,少了手語翻譯員的幫忙,即使天資聰穎,卻因聽不到而遭埋沒。
「手語」即聾人的母語,為何不讓聾人放心使用自己的語言,而要強迫其學習口語呢?這種窘境就如同要求盲人使用眼睛一樣的無理。「口語族群」就如同當初的漢民族欺壓原住民般,雖無意卻意思等同的在消滅「手語族群」,強壓少數的「手語族群」來順應廣大的「口語族群」,那與專制暴君有何分別?
聾人無法放心使用母語(手語)除了聾人教育偏向口語發展的弔詭外,還與「聽人」社會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手語翻譯制度」大有相關。即使聾人在求學歷程都已習得良好的手語技巧,但「聽人世界沒人看得懂」亦是枉然。這是「聽人的責任」,必須培養聽人的雙語人才(口語和手語),當聾人終其一生在就學、就醫、就業與就養歷程中有所需時,都有「手語翻譯員」隨伺服務。美國已有「手語翻譯師」證照考試,他們分散各個行業場所,例如醫院、法院、公共車站等為聾人進行手語翻譯的服務,且有證照換發的分級制度。台灣也已初試啼聲,由台北市政府勞工局成立的手語翻譯服務團,目前已有數十位領有證照的手語翻譯員以個案方式提供服務。將來希望讓手語翻譯普及化,意即聽人世界莫再以學習手語歌曲為目的,可以如同台灣社會許多人一樣,同時會說國語與閩南語、或客家話與國語等,把手語真正當成第二外語來學習。倘若聽人同時擁有口語和手語能力的人數達一定水準時,屆時台灣的聾人的生活才能真正落實「無障礙環境」之境界。
聾小孩的父母、學校老師還在排斥讓其學習手語?抑或敞開大門給聾人安心的使用母語?因為包含了肢體與臉部表情的「手語」之美其實更甚於「口語」,您說是嗎?
唯有聽人與聾人攜手,方能創造和平相處、公平的族群融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