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正平/專題報導
 據統計,十八歲以前的人口中約有千分之十五有不等程度的聽力障礙,先天性聽障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六,更有千分之一的嬰兒是重度聽障者;高醫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荏志指出,嬰幼兒時期的聽力對於兒童未來在說話的表達、語言的成熟、認知的表現、受教育的能力以及社交行為的發展都有著顯著的影響,因此,必須及早診斷出可能存在的聽力障礙問題,並給予適當的醫療幫助。
 林荏志指出,要了解嬰幼兒的聽力障礙,首先要知道嬰幼兒各個時期的聽覺行為發展。出生後到四個月大的嬰兒對於聲音有眨眼或驚嚇的反應,四到七個月大的嬰兒會因外界的聲音而停止吸奶或哭泣,七至九個月大的嬰兒會將頭轉向聲音來源,會玩弄可以發出聲音的玩具,九到十三個月的小孩具有聽覺理解的能力,開始牙牙學語,十三到十六個月的小孩已經可以正確的辨認聲源並可以了解簡單的單字。
 因此,如果小孩在一歲時仍然不會牙牙學語、一歲半時不會說單字、兩歲時會說的字彙少於十個、兩歲半時不會說雙字詞或語音不清晰、三歲時不會說短句字或語音不清晰,就該接受進一步的聽力檢查以釐清是否有聽力發展上的問題。
 聽力檢查可以針對受測者的聽力水準進行評估,更可以提供骨導或氣導的聽力閾值。但由於兒童的配合度不高,因此對於幼童的聽力結果,有時仍無法採信。況且兒童的聽力會隨著年紀的成長而逐漸發展,所以需要對其進行定期且多次的評估。
 除了主觀性聽力檢查外,還有客觀性聽力檢查。其中常用來作為聽力篩檢的儀器是耳聲傳射檢查及聽性腦幹反射檢查。前者主要是利用刺激音誘發耳蝸的外毛細胞產生耳聲傳射的現象,藉由外耳的麥克風收集並加以紀錄,其操作簡單且不具侵襲性,並具有快速、敏感度、效度及特異度高的特性。
 聽性腦幹檢查主要利用短聲誘發聽神經及腦幹產生電位反應並紀錄下來,自動反應聽性腦幹反射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高,現已被當作新生兒聽力篩檢的重要工具。
 另外,高醫新添置的穩定狀態聽性誘發反應檢查,也是客觀性聽力檢查的一種,於嬰幼兒熟睡或穩定狀態時給予規律的調幅及調頻音,它具有頻率特定性,可測各耳在各個頻率之聽閾,並將預測的結果以純音聽力圖來顯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