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月19日電題:愛的力量——海軍大學生學員25年“愛心接力”幫助聾啞學校學生記事


陳万軍、吳登峰、丁小峰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大學生學員25年“愛心接力”,用愛的力量幫助煙台市聾啞中心學校聾啞畢業生100%走上就業或自謀職業崗位,60%與健全人組成幸福家庭,50多名畢業生考上北京聯合大學等特教學院。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和煙台市聾啞中心學校分别被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山東省表彰為“擁政愛民先進單位”“軍民共建先進單位”“愛心助殘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一)


1986年,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從遼寧錦西遷至山東煙台,營區不遠就是煙台市聾啞中心學校。


一天傍晚,時任學院政委劉作良與一群聾啞孩子不期而遇。当他俯身想去牽一位孩子的手說話時,他們卻立即撒開小腿跑開了,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咿咿呀呀”聲。


看到這一幕,劉作良眼睛濕潤了。他找到學校校長了解情況,得知共有200多個聾啞孩子在這里學習生活。這些孩子的家庭大多貧困,有的孩子父母也是殘疾人。


返回學院后,劉作良在全院師生大會上唿吁,希望大家伸出雙手,為殘疾孩子們撑起一片希望的藍天。在劉作良和聾啞中心學校領導的倡導下,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與煙台市聾啞中心學校正式签訂了為聾啞學生獻愛心協議。


通往聾啞中心學校的一段不足500米的小路,見證了這份愛心的接力。學院領導換了一屆屆,學員走了一茬茬,但在這條愛心之路上的腳步聲始終沒有停止。25年來,先后有5万人次的學員從這里走進聾啞中心學校,走進學生們封閉的內心深處。


從最初幫助孩子打掃衛生、洗衣做飯這些簡單的獻愛心活動,到現在一周一次輔導交流、一季度一次思想品德教育、一學期一次軍訓、一學期一次參觀學習、一學期一次主題晚會、一學期一次聯合志願者行動、一年一次助殘捐助活動的“七個一”愛心幫扶計划,學員們像對待自己親兄妹一樣,無微不至地嗬護著一批批聾啞學生,使他們始終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慢慢地,聾啞學生對海軍學員產生了依賴感,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低年級學生每天最想見的人是“海軍叔叔”,高年級學生則與“海軍哥哥”交流,談學習、談生活,甚至連將來找個什么樣的對象也讓他們当參謀。學校老師李岩深有感觸地說:“這么多海軍大學生的到來,給了孩子們一個廣泛接觸正常人的機會,打開了他們封閉的心靈,特别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政委楊世光說:“25年如一日的愛心接力,使得一屆屆軍校大學生與一批批聾啞學生的心靈始終充滿陽光。”


(二)


“叔叔,綠色是什么樣子?”一名盲童的問題,讓輔導員劉曉無法回答。


常人眼里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些盲學生眼中,卻那么抽象和遙遠。細心的劉曉利用周末外出的機會跑到公園撿樹葉,然后挑出最漂亮的遞到這名學生的手上。


摸著形狀各異的樹葉,孩子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原來叔叔生活的軍營,就是這种顏色。真美!”


后來,孩子用劉曉送來的樹葉,拚貼成一幅幅形態各異的画,表達他對美的理解和向往。


“我是你的眼睛,我是你的耳朵。”這是參加“愛心接力”活動的每一名海軍學員发自肺腑的聲音。


從2004年開始,學院決定在已為每個班安排兩名固定輔導員的基礎上,讓更多的學員自发與殘疾孩子結成“一幫一”助學對子。學員們通過輔導功課、談心、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逐步加深與孩子們的感情。


輔導員張龍傑发現,每次和孩子們聊天和做游戲時,盲童初曉軍總是躲在一邊,從不參與。



【多維新聞】本文網址:http://china.dwnews.com/big5/news/2012-01-19/5853398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