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帥在法庭上為聾啞人士辯護。   受訪者供圖■ 唐帥在法庭上為聾啞人士辯護。 受訪者供圖

手語律師唐帥助聾啞人士維權

出生於聾啞家庭,父母均是因藥物失聰的後天聾啞人士,重慶「80後」青年唐帥的律師資格得來不易。執業六年來,他致力為聾啞人提供法律援助並幫助他們訴訟與維權,是目前中國第一位亦是唯一一位手語律師,並被評為「重慶好人」。他心中最記掛的,是全國2,700萬聾啞人,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身處遠離法治社會的荒漠。「頂着社會賦予『唯一』這個頭銜,我的壓力有多大你能想像得到嗎?」唐帥對記者笑着說,「但我沒有其他選擇,只有堅持初心,繼續走下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蕊、孟冰 重慶報道

唐帥所了解的聾啞人,與大部分人的印象不同。在做律師之前,他曾經協助重慶市公安局刑警總隊負責辦理全重慶市38個區縣聾啞人刑事案件的翻譯和偵破工作,以及協助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陝西省公安廳辦理複雜疑難的聾啞人刑事案件。接觸過大量聾啞疑犯的唐帥坦率地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法治社會的光芒照射着大地,但是聾啞人卻被法治光芒甩在了陰暗的背後。

兩類型手語 存「雞同鴨講」

在內地,手語分為「自然手語」與「普通話手語」兩大類,聾啞人日常生活中大多使用「自然手語」,「普通話手語」僅用於較為正式的會晤場合如法庭,聾啞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相當一部分人看不懂「普通話手語」。在唐帥做律師之前,他接觸了上千宗聾啞人案件,不僅沒遇到一個會手語的律師,甚至通曉「自然手語」的手語翻譯員都寥寥無幾。

根據中國法律規定,在處理聾啞人案件時,必須請手語翻譯員到場翻譯。而實際案例中,手語翻譯員大多來自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行業,他們不僅對法律專有名詞知之甚少,且使用的大多為「普通話手語」。

「這就造成了手語翻譯員與聾啞人的交流完全不對辦!」唐帥情緒略顯激動地說:「但是手語翻譯員並不會將這些如實反映到公安機關或司法機關,這會令他們失去副業收入。他們只能連蒙帶猜翻譯聾啞人的話語。可這是法律!這關係到別人的生命和自由,就憑你猜?」

翻譯員瞎猜 致口供出入

唐帥回憶道,曾經有個80多歲的老人找到他,她的聾啞女兒涉及一樁刑事官司,且老人堅持女兒沒有犯罪。唐帥得知情況後,多方了解最終發現了案件的疑點,就是手語翻譯員和聾啞疑犯的手語不同,存在普通話和地方自然手語的差別,導致筆錄內容和疑犯的真實意思表達有出入,為此,唐帥將此情況形成了辯護意見,檢察院對此進行了核查並予以採納,最終檢察院本着公平、公正,疑罪從無的刑事司法原則對聾啞疑犯作出了不予起訴的決定。

增監督監管 免冤假錯案

有一次庭審,唐帥旁聽時直接打斷手語翻譯員的演示,指出對方偷工減料,完全跳過了「庭審規則和被告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那一大段。翻譯員「唰」地紅了臉,從沒人這樣質疑過他。

「長期以來,法庭上手語翻譯這一環節都無人監督、監管,這會釀成許多可怕的後果,比如證據有誤導致冤假錯案,又比如手語翻譯員收受賄賂等。」唐帥直言,聾啞群體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有二:其一聾啞人大部分是「法盲」,其二則是他們的法律維權之路太難導致群體性仇視司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