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orkercn.cn2011/5/20 09:25來源: 中國婦女網
有人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 在常州聾啞學校裡學習生活的耳聾學生,就是這樣一群被上帝特別“眷顧的蘋果”。由於雙耳失聰,無法與人暢通交流,這些“蘋果”漸漸蒙上了塵埃。
有這樣一位執著的擦拭者,她不斷地用愛心滋潤著聾童的心靈,用責任為他們的成長引航,努力擦亮這些“無聲的蘋果”,讓他們散發出誘人的光澤和沁人的香味。她,就是常州聾啞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她的名字,叫楊華。
牽過孩子的手,她就成了他們的媽媽
楊老師在給一個學生的評語中這樣寫到:請把你的手放入我的手心,我會帶你領略別樣的精彩。她這麼說了,也這麼做了。
聾校學前班的孩子來自四面八方,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不得不開始寄宿生活。楊老師對這些孩子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天冷了,她每天早上都要摸摸他們的小手,生怕他們穿不暖;天熱了,她老愛摸摸孩子的額頭後背,生怕他們熱著了。回到家,她也從不關手機,就怕半夜孩子起急病。有一次,生活阿姨晚上9點時發現一名小孩子發高燒,楊老師得知後,二話不說就趕到學校,把小孩送到醫院。孩子生病時特別虛弱,楊老師始終都把他抱在懷裡。醫生問她:“這是你的孩子?”楊老師微笑著說:“這是我學生。”掛水時,這個名叫華的小孩,一直看著楊老師,楊老師問:“你怎麼了?”孩子嘴巴里慢慢吐出了兩個字:“媽-媽!”也許他想媽媽了,但此時在他眼裡,楊老師就是他的媽媽!
智是一位重度耳聾加自閉的孩子,平時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高興的時候會哈哈大笑,苦惱的時候則會不停地啃咬、捶打自己。對於這樣一位多重殘疾孩子,教育教學無從下手,不過楊老師從未嫌棄過他,相反十分憐愛、照顧他。每次當智疾病發作的時候,楊老師總是心疼地攥住他的胳膊,任他用頭撞擊自己的胸膛;當孩子折騰累了,楊老師又會拿來毛巾為他擦去滿頭的汗水和滿臉的淚水。平時,楊老師總會手拉手帶他到校園裡散步,給他準備一些好吃的,還教育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做遊戲,盡量讓智擁有多一點的寧靜與快樂。
楊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有愛心有責任感的老師,在她眼裡,每個孩子都是寶,都值得她用十二分努力去精心呵護。
教聾孩子說話,教得自己語言弱化
當孩子被診斷為“聾子”時,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如五雷轟頂一般。年輕的父母、年邁的祖輩都不願意相信這樣一個事實。當帶著孩子走進聾校時,他們的心情沮喪而又沉重,他們的心底依然渴望孩子能聽到美妙的聲音,希望孩子能夠開口說出一句簡單的話,哪怕只有“媽媽”兩個字。
為了這兩個字,楊老師往往要教上幾百遍,花上個把星期。學校接收的聾童很多都是重度聽損者,由於缺乏有效的聽力補償,無法建立起正確的聲音反饋,他們學說話更多靠的是“看”和“體驗”。對此,楊老師採用“聽、看、摸”三結合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們。為了能夠讓孩子看得清楚、模仿到位,她放慢語速、誇大口型、提高響度,盡量減少無關語言的干擾。這麼多年來,那些看似最最簡單的字、詞、短語成了她說得最多的話,“金嗓子”、“草珊瑚”等咽喉藥品早已成為她的生活必備品。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長時間簡單重複同一語言,她自己的日常語言交際能力都明顯弱化了。
面對語訓工作帶來的窘境,楊老師一方面更加註重通過閱讀來彌補教學相“短”,另一方面她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剛工作時,為了更好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語言康復訓練,她親自把學生帶回家,當起了臨時媽媽。她帶著孩子一邊上樓,一邊教說“上樓、上樓……”引得鄰居紛紛探頭。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她總結出有關家庭語訓方法,用真心實意換來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在此基礎上,她辦起了《家庭育兒報》,近幾年在學校的支持下還開辦起了家長培訓班,每週五10:30—11:30,她都會組織家長先學半小時手語,再學半小時育兒方法,逐步使之成為一項常規工作,贏得了家長們的認同和歡迎。
“教聾孩子說話”這項工作在很多人眼裡枯燥而單調,楊老師卻忠誠、熱忱於它,對她而言,只要聽到孩子準確的表達,看到家長甜蜜的笑容,那就是她最大的快樂。
關注學生言行,日積月累練出“讀心術”
“聾”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一種殘疾,殘疾就意味著自己比別人弱,比別人差,這種意識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聾生的心理健康。雖然,表面上有的聾生嘻嘻哈哈、活潑開朗,有的文文靜靜、乖巧懂事,但是他們的內心卻隱匿著焦慮、自卑、自閉、多疑等多種消極情緒。
楊老師和莉打交道時,莉快畢業了。在大多老師的眼裡,莉是一個文靜內向,性格有些古怪的女孩,她成天皺著眉,一副憤世嫉俗的樣子,平時獨來獨往,同學們也不敢隨意和她打交道,因為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莉就會“火山爆發”。雖然楊老師從未教過莉,但是就在莉在校的最後一個學期裡,楊老師走進了莉的心靈世界,並用真誠與關愛慢慢化解開了莉緊鎖的眉頭。而這一切只源於一個細節:有一天傍晚,楊老師看見莉在給班裡的盆景澆水,而且精心擦亮了每一片葉子。就是從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裡,楊老師看出莉是一個充滿愛心,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女孩,她明白莉心里肯定有很多秘密。當下,楊老師就把自己真實的美好感受講了出來,毫不吝嗇地表揚了她。那天莉嬌澀地咧了咧嘴角。此後,凡是值班或有空的時間,楊老師總愛去和莉聊幾句。慢慢的,她們聊得越來越多,莉甚至會主動去找楊老師談心。原來莉總是覺得她是從外校轉來的,學習不夠好,大家都看不起她。正是因為自己不自信,所以她用冷漠的表情把自己武裝起來。知道真相以後,楊老師把情況反饋給她的班主任,此外經常指點她的功課,並促成她做了一回主持人,一點點幫助她找回自信。畢業時,楊老師把一學期來為莉寫的成長日記送給了她,莉帶著微笑離開了學校……
認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楊老師正是因為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所以才練就了“讀心術”。而對於“讀心術”,楊老師認為“以心育心”就是最大的竅門!
推動學生髮展,走向研究之路
有人曾經把聾童開口說話比作鐵樹開花,由此可見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是多麼地艱難。 2004年,聾人雙語化的教育理念的引入,讓楊老師豁然開朗。產假剛過,她就參加了“中挪SigAm雙語聾教育實驗項目”。面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陌生的教育行為,楊老師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仔細聽、勤反思,以問題促課改,不斷開拓實踐。在實驗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並曾赴貴陽為西部特教同行作報告、上示範課,此外還承擔過全國雙語教學研討課的任務,接待兄弟學校多名教師定點學習。
如今,楊老師帶的首個實驗班學生,已經升入五年級。該班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日常行為等方面的表現在全校都名列前茅,這些孩子的喜人發展態勢與學前時期的有效教育密不可分。當初,楊老師為了能夠帶好這個班,她全身心投入,多少個休息時間,她埋首工作台前;多少次回家路上,她還在冥思苦想。年幼的孩子託付給了外婆,她卻為了能夠增長學生的生活見識,帶著他們走進社區,來到超市,參觀花圃,瀏覽名勝……郵局、加油站、立交橋、南大街等等都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和收穫。在高強度的付出之後,楊老師從產後的120多斤迅速降到了90幾斤,很多家長都關切地問:“呀,楊老師你怎麼又瘦了?”她總是幽默地說:“這叫苗條!”
楊老師從教14年,教過的聾童已逾百名,雖未有過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但是孩子們燦爛的笑容,以及家長信賴的目光,都讓她感受到了無比的幸福。
一路走來,“師德的楷模,教學的行家,管理的能手”已經成為楊老師的追求。她曾先後獲得過“常州市優秀班主任”、“常州市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常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教育系統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2008年還獲得江蘇省首屆聽力語言康復教師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的好成績。如今,她開始全面負責學校的學生工作,工作更忙了,但她卻很坦然,因為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這些無聲的蘋果都能煥發出最美麗的光彩!
留言列表